在农村,瓦匠又称砖匠。不论是草顶土墙的民宅,还是巍峨挺拔的高楼,都是瓦匠一块砖、一片瓦砌铺而成,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汗水。
那年家园遭受洪灾,房子倒了,临时搭建一个棚子过渡。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备,把盖房所需的木材、土砖、瓦块、石料等都准备好,挑选良辰吉日破土动工。瓦匠首先登场,测距离、放好线、挖地基、驳墙脚,再砌墙。砌到有一人高时,扎个简易跳台,师傅独自站在上面,旁边放一个泥浆桶,土砖要一块块地抛上去,下面小工双手握住土砖的一端,弯腰低头,身体向上发力,借助惯性抛出去。土砖在空中由下向上运动,到了师傅的跟前,只见他伸出一只手迅速抓住砖的中间位置,一块重约20斤的土砖,师傅就这样单手擒砖,一天下来除了一身泥灰,还有精疲力竭的倦容。
瓦匠是匠人,他们对房屋的建筑与构造有着异于常人的热爱和钻研。但同时他们也是农民,农忙时在家干活,田地收种两不误。农闲时到外面做工,帮人家盖新房、砌灶台、捡瓦补漏或是到外面建筑工地打工,总之师傅不会在家坐等,想尽办法找活干,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们不断地寻找挣钱之道。
有一天,家里的厕所年久失修倒了。吃喝拉撤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没有厕所上怎么办?我和父亲商量,夏季天热制土砖,准备桁条、椽子和百来块瓦,没有砌砖刀、抹泥板、吊线锤等专业工具,那就因陋就简,找来物品替代,只要能将厕所盖好,怎么着都行。木杵夯实地基,石头垫底,土砖一层层往上砌,砌到约一米高时,墙体歪了,墙角斜了,我居然还不知道,幸好被一个过路人看见了。他似乎懂点瓦工的活计,现场耐心地指点迷津,并告知我砌墙应先砌四角,角度要直,可以吊线观测,不能游丁走缝。四角支撑稳固了,墙体就稳固。他的热情让我十分感动,是他传授我基本的要领和方法。
按照好心人的指点,我拆掉重来。四角砌好了,中间拉一道线,糊泥、码砖、错缝,效果还好。后来猪圈的外墙被风雨淋得差不多了,我也是自己动手,一堵矮墙对于我来说已没有问题,但我绝不敢砌房屋的墙,那可是一件影响全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大事情。
经历此事后,我领悟一个简单的道理:凡事都有潜在的规则和要领。瓦匠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深奥: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灰缝均匀,上下错缝。这些基本的要领没有几年的努力和实践,想要一朝学成,那是在做黄粱美梦。我只是在这个行业的边缘学点皮毛,离专业要求还相差甚远。每个行业都是师徒传承,一代代工匠们忠于传承又讲究创新,当行出色,才将专业技能做得更精更强。
那时,我爱学习一些生产劳动之外的东西,比如木匠、裁缝,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总是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发力点,想从中学会一门精湛的手艺,不仅可以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而且也会反哺生活,享受到技艺给平淡的生活带来的收益和成效。
人的一生,有许多东西要学。有些东西学会了,一辈子也忘不掉;有些东西掌握了,永远储存在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