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儿九月: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虽已是傍晚,但七月夕阳依然发挥着余热,晒得天地通红,热得蝉鸣阵阵。想到昨晚你完成读书打卡任务时,满脸严肃地问我生活是什么味道,那一瞬间,我确实一片空白。今日回想,不禁一笑,垂髻之年的你,竟开始探寻生活;细细思索,决定用这种慢方式,回答你的问题。
当我和你一般年纪之时,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端午的鸭蛋》,我被课本中质朴诙谐的文字所深深吸引。于是在家中搜索,在书橱中找到了一本《人间草木》,初初了解到一位文学大师——汪曾祺先生。先生是江苏高邮人,师从沈从文,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端午的鸭蛋》写的就是先生家乡的端午风俗,可能是年纪较小,当时并未感觉到这本散文集的美妙。待到大学时期,在图书馆里再次借阅了这本书。重读《人间草木》,就好像吃惯了大鱼大肉,突然上了一盘炒青菜,味道清淡但回甘,是家的味道。今日,我又翻出了这本书,和你聊聊它,也许你听完,就会明白生活的味道。
一果一蔬,人间味道。
汪先生在《人间草木》中写了许多蔬果,以昆明果蔬为例,宝珠梨、火把梨、火炭梅、宜良石榴、昆明桃……数量繁多,数不胜数。先生的文字不仅形容了水果的样子、颜色,更是对味道做了一番细致的描绘,期间更是夹杂着昆明当地的人文风情。当你读到这里时,仿佛身处昆明的果蔬市场,看着红红绿绿的水果,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一花一木,人间百色。
来看看先生写花,灿烂繁多的樱花——樱花无姿态,花型也平常,不耐细看,但当得一个“盛”字;粗粗大大的栀子花——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风致楚楚的秋葵——叶似鸡脚,花淡黄色,淡若无质,花瓣内侧近蒂处有檀色晕斑,花心浅白,柱头深紫;繁花满树的腊梅——磬口檀心,枝脆易折,枝子好看,花蕾极多。
一地一景,人间百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里记录了先生走过的祖国各地。鼓浪屿访舒婷,家在一山坡上,是一座石筑的楼房。看起来很舒服,但并不宽敞。家中来客遍吃一顿菜包春卷,清淡温馨;赏岩岩泰山,先生觉得“山自山,我自我”,因为他是有一个平常的、温和的人,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但他认可泰山的雄伟,在浓云迷雾中坐下,透亮了心态;在湘西吃擂茶,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便是擂茶,连吃几碗,浑身舒服。当你读到这些,你会了解到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眼里是不同的美景,心里是相同的心境。
一人一情,人间至理。
先生的老师沈从文、他的朋友赵树理、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金岳霖,先生笔下的这些学术泰斗们,各个形象鲜明、诙谐幽默。其中对他的老师沈从文,指导学生学习创作的描写,让人尤为感叹。沈从文讲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凸显出“讲”要在“写”之后,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既有文章评析,又有创作见解、文笔讲究。现在的你,是不是对《人间草木》很感兴趣,这本书以花草虫鱼引入,如话家常的表达,干净传神的文风,字里行间流露出先生对乡土人情和日常琐事的深厚眷恋。
愿你多看多听,阅览这美好世间的一切。愿你多思多悟,品味这纷繁生活的清欢。此刻,妈妈又翻出了《人间草木》,泡上一杯清茶,再来品读一次这人间的清欢。
爱你的妈妈
2023年7月2日
作者单位:安徽时代教育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