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智能“别针”暗示的未来
“好评返现”不怕换“马甲”只怕不治本
永远不要帮别人欺负自己
拥有这三种品质,让人生越走越顺
规范“扫码点餐”不能止于公益诉讼
3上一篇 2023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规范“扫码点餐”不能止于公益诉讼

木须虫
 

随着数字化的普及,不少餐厅推出扫码点餐服务,但这也给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带来了难题,尤其是有餐厅强制推行扫码点餐,不提供人工服务,导致老人无法正常消费。11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举行“让爱无‘碍’ 共享美好生活”新闻发布会,发布一批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包括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餐饮服务场所强制扫码点餐一案。(11月13日极目新闻)

重庆市运用公益诉讼的方式,对餐饮行业“强制扫码”的做法进行整治规范,包括以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一批违规商家,引导行业规范竞争秩序和遵规自律,相对于消费维权制约,力度显然要大得多,效果也更为明显。从治理效率来看,通过公益诉讼的方式来惩治和规范诸如“强制扫码”之类的消费格式侵权,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不过,也要理性地看到,公益诉讼除了针对行业商家的司法诉讼之外,更主要还是倒逼监管执法和行业自治的补位,从而形成合力。这反而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对待“强制扫码”之类消费侵权,市场监管以及引导行业规范经营显得薄弱与滞后。餐饮行业的消费公平是永恒的课题,从治理的长期性出发,像规范“扫码点餐”很难毕其功于一役,更何况是假手公益诉讼这种间接的方式,不仅其成本高,程序也相当繁冗,很难成为常态治理的依赖。

因此,规范“扫码点餐”,还是要有针对性的补强监管短板,以凸显力度与效率。一方面配套细化的管理办法,对强制扫码、违规采集个人信息等做法列出明细清单,予以明确禁止,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规制,同时,也为监管提供更明确的遵循;另一方面提升处罚力度和商家“强制扫码”行为的处罚成本,完善投诉调查处理机制,让强制扫码行为不止于批评教育、责令改正的皮里阳秋,切实提高监管执法震慑力,打破“不堪其累”的高成本监管瓶颈。如此,才能使得强制扫码,不再是消费者和监管的“癣疾之痛”。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