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选 都是好书
2023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精挑细选 都是好书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每月中旬,都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别。希望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惟王受年:从农业起源到秦帝国的中国政治生态学》

[加]兰德/著,王泽、杨姚瑶/译

这是一部关于早期中国环境史的著作。但本书并不仅是环境史著作,作者关注的另一个方面是政治史,并在政治史和环境史之间建立起了紧密联系——“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正是政治权力的基础。”书中讲述了人类社会怎样一步步扩大农业生产获取剩余资料,为了控制剩余资料逐渐组成国家,并通过变革政治体制而增强汲取资源的能力,最终形成了庞大帝国。对于早期中国的环境变迁、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形,以及政治制度的演化,本书都有颇具新意的论述,引人入胜,令人沉思。

《后素:中西艺术史著名公案新探》

彭锋/著

本书为美学学者彭锋教授的一本小中见大的著作。作者从十个艺术史、美学史上非常重要、聚讼纷纭的“公案”入手,尝试给出回答或解释,并揭示问题背后相关的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的深层问题。绘画史上是先有抽象纹样的绘制还是先有具象形象的描绘?《论语》中孔子所谓“绘事后素”究竟该如何理解?赵孟頫为何在《鹊华秋色图》的题记中弄错了方向?委拉斯凯兹的《宫娥》是对着镜子画出来的吗?……但这番探案过程非常有趣,而其中体现的作者的视角、理论、方法等也予我们以启发。

《文学批评的革命者:五位改变我们阅读方式的批评家》

[英]特里·伊格尔顿/著,唐建清/译

文学批评与文学相伴相生,很多时候,有见地、有深度、有勇气、有文采的文学批评比优秀的文学作品稀有得多,其实更具文本意义。本书即聚焦T.S.艾略特、I.A.理查兹、威廉·燕卜荪、F.R.利维斯、雷蒙德·威廉斯这五位“现代最具独创性和影响力的批评家”,梳理他们的思想脉络,分析他们的文学观念,也勾勒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本书书名所概括的那样,这些批评家连同他们对文学的评判,具有某种革命色彩,对于文学创作、文学生态本身,乃至对于文学阅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准噶尔之书》

红柯/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10月第一版

成长、工作、生活在中国西部多个地方的红柯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作家,英年早逝的他为中国西部文学的发展奉献了重要的作品,本书是他的遗作。书中以九篇人物、故事相对独立的小说构成一个气质暗合、线索含蓄的长篇,所谓“屏风式”的结构,展开长卷一般的叙事效果。书中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联、理智与情感的纠结等借由人物的言行有着生动的刻画与旷达的领悟。整部作品呈现出与印象派绘画异曲同工的艺术力量,洋溢着西部文学的血性与野性美。

《猴子老曹》

叶广芩/著

女孩秀儿住在秦岭深处,这里有一群由猴王老曹带领的金丝猴。作家笔下的动物并非是被人类凝视的客体——沉默、失语,而是充满灵性和尊严的独立主体。作品通过对和谐生态美和人情之美的歌吟,探寻万物共生的世界。秦岭深处独特的地域风貌成为小主人公与动物们交往的背景,秦岭独特的文化风貌、风土人情、价值观念、语言表达也灌注其中,给读者带来了新鲜的阅读感受。

《中国古代姓氏与避讳起源》

虞万里/著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考述姓氏的起源问题和避讳的起源问题。我们知道,这两者都是中国文化史的重大问题,也是极为繁难的题目,可以说聚讼纷纭,迄无定论。书中有一系列重要论断,如指出上古只有“氏”没有“姓”,“姓”只是周灭商之后,为巩固政权、安抚天下,对三恪二王等一些历史上曾经煊赫一时的氏族进行分封而创立的政治性符号。本书是虞万里先生三十年来研精覃思的结晶,胜义纷呈,论证扎实,值得学界重视。

《产业与文明:复杂社会的兴衰》

张笑宇/著

继《技术与文明》《商贸与文明》两部口碑上佳的前作之后,历史学者张笑宇在其“文明三部曲”第三部《产业与文明》中继续凸显独到视角,以源自“地缘政治”的“产缘政治”理念,通过回顾人类历史上的产业发展、产业革命、技术进步、贸易往来等,深入探讨这些进步与发展对于世界走向、国际关系、全球化时代的影响,资料扎实,条理清晰,文本将理论基础与可读性融为一体,体现“产业”与“技术”“商贸”的主题相呼应,共同构成作者的人类“文明”历史书写。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杨斌/著

海洋文明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早自秦汉已有中国人开启目的各异的海洋求索之路,其中印度洋曾经是历史上中国人出没频繁之处,为何这种态势没能长久持续?对全球史、海洋史颇有研究的香港城市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杨斌基于对这一历史命题的疑问,从古代中国与印度洋的交往入手,搜集、查阅大量一手文献资料,以及水下考古文物与研究成果,以“船、物、事、人”为结构框架,将史料与掌故有机结合,在宏阔视角下用通俗的笔触书写了这部极富专业性又不乏普及意义的海洋文化史,进而试图揭开古代中国与印度洋的秘密。

《文明破晓时》

[荷]范德莱乌/著,高师宁等/译

现象学主张直面事物本身、打破主客分隔、排除偶然因素、直观事物本质,对很多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本问世于1933年的著作被认为是“宗教现象学”的奠基之作。作者从宗教与人类文明初始阶段的关系入手,分为“宗教的主体”“宗教的客体”“相互作用的主体和客体”“世界”“形式”“后论”等6个部分,从现象学的角度梳理世界诸宗教的起源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由此探究宗教的本质。这本书从开始翻译到最后出版花费三十年,备历曲折,殊为不易。

《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

朱迪、崔岩、郑少雄、高文珺/著

本书基于大规模全国性问卷调查,力图呈现骑手群体的人群画像以及就业、家庭、消费、社会态度等特征;此外还精心选拔了五十多名善于共情的青年知识分子,去观察、访谈乃至实践他/她们的工作和生活过程,获得了非常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