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朱丽表示,我们需要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理性看待孩子间的差异,用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构建安全的成长环境,关心和重视孩子的心理变化,学会在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现在的孩子更“脆弱”吗?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困惑:以前生活艰苦,孩子怎么那么皮实,现在不愁吃、不愁喝,孩子心理反而更脆弱了呢?其实,不是孩子变得脆弱,而是因为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大家更有余力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层面了,同时现在孩子眼界更宽阔,考虑和追求的也更加多样化了。
朱丽表示,学习上的压力也是一方面因素。有的孩子因为自我目标或家长期待较高,感到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自己或父母、老师的要求,会产生挫败感,觉得无力、无助。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家长情绪稳定很重要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益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朱丽认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对父母来说,比奖惩更有效的,是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同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只有家长的情绪稳定,才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为孩子构建安全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心。
孩子出现极端想法,家长该怎么办?有的孩子会透露极端、轻生的想法,这时家长一定不要批评、责骂孩子。家长要明白,孩子表达自己的问题,其实就是在向你求救——他现在遇到这个问题了,但是他自己无力解决,他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家长需要稳定住自己的情绪,与孩子真诚地探讨,分析出现这个想法的原因,最近遇到了什么事,受到了什么压力。有的家长担心,和孩子讨论会不会让孩子更容易做出极端行为。”朱丽说,和孩子真诚、坦诚地探讨,能更好地找出原因,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阻止不良的行为,刻意地回避,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儿少精神心理科沈晓霜医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老师要高度重视以下这些信号。
1.情绪反常或波动很大,过度的抑郁或是过度的兴奋,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两周以上;
2.在文字或语言上频繁地表现出悲观倾向,觉得什么都是灰暗的,什么都是没有价值的;
3.日常生活作息紊乱,如失眠,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等;
4.近期遇到创伤性事件;
5.人际关系遇到困难,自我封闭,不愿外出;
6.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
7.不能坚持正常学习。
如果出现以上这些异常情况,或者孩子主动要求就医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协助孩子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听从专业医生建议。如果是轻微的问题,通过心理疏导就可以解决。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单一治疗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相互配合的系统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