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的突破口在农村、养老服务最重要的关键词是融合、尽快构建区域养老一体化协作协商机制……9月1日,在主题为“皖美养老 人生晚晴”高峰论坛上,国内5名专家围绕“养老”展开思维碰撞,纵论养老发展新路径,共探养老发展新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
安徽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效果不错
目前,城镇养老驿站内容逐步丰富,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不断发展,进展非常快。在冯文猛看来,安徽在养老服务中一些试点工作效果不错,“为推动城乡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提供一些新的要素。”
第四次技术革命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医疗和养老领域,新技术、互联网的应用也让老百姓看到了很多变化,比如5G医疗、养老综合体、智慧养老等,“新的手段逐步凸显,未来,新技术在健康养生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冯文猛提供的数据表示,慢性病引发的死亡人数占比超过80%,是我国当前主要疾病负担。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慢病依然是我们主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重视慢病管理,做好干预。”冯文猛建议,如今对健康的理解已经从“身体健康”发展到“精神健康”和“社会健康”,这也需要在实践中多加考虑。
结合全国调研的经验,最近几年,老百姓最缺的养老服务是健康监测紧急救助和上门医疗服务,“当前,医疗服务依然是未来发展重点,要做实,如何推进医养结合依然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
引导本土返乡人才从事农村养老服务行业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杜鹏表示,我国农村养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处于探索阶段的农村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东部省(市)、城乡接合部等具有区位优势的农村地区,乡村振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主,养老服务已从“扩量”向“提质”转变,并逐步走向城乡一化。
中国养老的关键、重心在农村,突破口也在农村。在杜鹏看来,我国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充分利用农村已有的基层医疗机构、农村敬老院等服务设施和闲置的土地、房屋等资源。发挥农村优势和特色,盘活农村剩余劳动力、低龄健康老人等人力资源。
“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或者特许经营等形式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可持续运营能力和服务质量,改造改建现有农村敬老院、幸福院、邻里互助点或其他闲置场所,形成具有生活照料、基础卫生健康、精神文化等多方位、功能齐全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杜鹏认为,在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引导本土高校毕业生、外出农民工等各类返乡入乡人才创办、参办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或从事农村养老服务行业。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
养老服务最重要的关键词是融合
2013年被称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元年。经过10年快速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到质的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
“老年化危机,危在事业,机在产业。”吴玉韶说,中国特色养老即生活,养老服务是老年期全领域、全周期、多样化的服务,因此,养老可以产业化,重点在养老健康业、养老服务业、养老制造业、养老宜居业、养老文化业、养老金融业等六个领域。
在吴玉韶看来,养老服务最重要关键词是融合,事业产业、居家社区机构、医养康养、服务与技术、市场与社会、物业家政与养老融合等,街道和社区是居家养老服务最关键两个层级,“树立全龄型、大整合、大服务、大社区理念,推动街道和社区两级内各种资源、各种设施、各种力量的有效整合协同,实现共享发展,打造‘街道社区养老生活共同体’,尽可能实现以街道社区内的资源力量解决街道社区内的养老问题。”
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传统养老服务都是“老年人之用”,很少考虑如何发挥老年人作用。因此,新养老服务中的老年人不应只是被动接受服务的客体,也是主动提供服务的主体,老年人之间心灵距离最短,在提供精神关爱、非常规、临时性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比如可以建立‘时间银行’,开展互助养老服务,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价值和作用,这是积极老龄观的应有之义。”
上海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促进中心理事冯建光:
尽快构建区域养老一体化协作协商机制
“传统的养老服务业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老年人的需要,要更多地从市场和经济的角度去统筹和谋划养老产业的发展。”冯建光认为,长三角地区应尽快构建区域养老一体化协作协商机制,成立区域养老一体化专业委员会,另外,还应当鼓励区域内由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等发起成立联合体、联盟或智库,积极发挥社会各类主体的作用。
据悉,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卫健和医保部门率先行动,在区域内地级以上城市部分医疗机构实行医保联网结算,较好地解决了异地看病难的问题,这对于开展跨区养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冯建光表示,长三角区域应加快形成公平、开放、有活力的养老大市场,搭建统一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为区域内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信息和基础技术平台,实时了解区域内养老服务方面的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通过大数据研究跨区养老行为、需求特点和企业经营现状等,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未来的养老一定得走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之路,区域养老一体化更应如此。”冯建光认为,长三角应加快培育区域内品牌化、连锁化大型养老企业,通过行业优先、建立行业联盟、制定行业标准、实行行业自律等多种途径,在本区域内树立行业标杆,发挥好示范和辐射作用,“此外,还要研究建立跨区养老联合监管支付,委托第三方(行业协会)开展监管,建立区域养老诚信系统和失信登记制度,实行失信信息互联互通,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区域内行业准入限制。”
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人民政府总工会主席张宇华:
“夕阳红团”青睐乡村旅游
水口乡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西北部,地处苏浙皖交界,乡域面积80平方公里,核心旅游区面积16.8平方公里,全乡拥有特色文化乡村酒店5家,各类乡村民宿587家,其中特色民宿47家,精品农家乐100家,床位数超2万张,餐位数25000余个。
“自2019年起,年游客接待量超4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12亿元。”张宇华介绍,水口乡村游客客源地主要来源于上海、江苏、安徽等地,中老年群体占70%以上。
中国迎来全面老龄化时代,不仅人口多,寿命也更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们经常需要离开家乡,外出工作和生活,这导致老年的社交圈子逐渐缩小,生活变得单调乏味,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张宇华分析,“到乡村来生活”成为中老年群体养生养老首要选择,因此水口乡确立乡村民宿为核心载体,打造“包吃包住包接包送包玩”的旅游模式。
自由组团报单,带队人员确认后,大巴车上门接客,直接抵达目的地,在乡村民宿办理入住,开启旅游模式,返程时也有大巴车上门接游客,返回温暖的家…… 张宇华说,除了节庆演艺活动、优良的生态环境外,还配备红十字服务队、应急救援队、调解服务队等,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亲情化服务是留住目标客源的内涵,也是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张宇华表示,乡村旅游从业者应采取亲和式的接待方式,坚持礼貌、热情、周到、细致、关心、关爱,把游客当做自己的亲人看待,让游客来景区就像回家走亲戚一样,没有任何拘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