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安徽省明光市泊岗乡新淮村胡台五组的村民王翠华将一位痴呆老人接回家赡养时,她在村里人眼中是个“怪女人”;26年后,再提起王翠华,新淮村附近乡镇的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她是个了不得的女人。(本报昨日05版) 这是一篇打动了很多人的暖新闻。一个双腿残疾、种田为生的农村妇女,将一个非亲非故、生活不能自理的痴呆老人揽在身边,当作亲人细心照料26年。故事令人心生感动,主人公简直让人敬佩、仰止。我们不妨扪心自问:看似平凡的举动,几个人能做得到?王翠华称得上安徽好人,不愧为道德模范,真是了不得!
细细想来,王翠华的“了不得”大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了不得的精神境界。如今做慈善的人很多,但他们大多经济条件好,有能力帮助他人。因此收留孤儿、资助贫困学子等对他们来说并不艰辛甚至是举手之劳。然而王翠华身在农村、家境贫寒、双腿残疾,她“捡”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痴呆老人在身边,无疑是“自找麻烦,自讨苦吃”。老人无依无靠,王翠华于心不忍。于是她不仅将其留在家中,给他一个温暖的住所,还不弃不离,像关爱亲人一样细心照顾着他。自己都很困难还去帮别人,这是怎样的精神境界? 二是了不得的善良。王翠华“看不得可怜人”。眼见老人衣衫褴褛,浑身直哆嗦,非常可怜,便与丈夫商量,把老人接到家过年。虽然家中不富裕,甚至有点贫寒,但她认为这是缘分。从此,她家中多了一个痴呆老人,餐桌上多了一双筷子,她的善良根植内心,让人敬佩。 三是了不得的坚持。凡事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常言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在一辈子做好事。王翠华把非亲非故的痴呆老人当做亲人赡养26年,始终无微不至。“吃饭时,一勺一勺喂;生病了,王翠华夫妇就背着他寻医问诊。”就算亲生子女也不过如此。即使在前夫去世,“顶梁柱”倒塌,生活陷入困境时,王翠华也没有将老人遗弃。如今年逾花甲的王翠华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但她心里依旧想的是老人。这种爱的坚持又有几个人做得到?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无论时代如何沧桑巨变,人类都需要王翠华这种善良与大爱,世界充满了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