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乡村振兴,金融先行。充分运用金融手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全面乡村振兴,不仅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大责任和首要任务。
农村金融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必须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点。
协同合作 促进农村金融协调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和扶持现代农业发展,不仅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也需要充分发挥资本、担保、保险等其他金融力量,一方面扩大农业农村投资,另一方面增强农业农村的抗风险能力,从根本上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环境。一是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积极创新“信贷+担保”“信贷+保险”等合作模式,强化银行与担保、保险之间的长期合作机制,提高农业保险和农业担保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扩展涉农保单融资范围和品种。二是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重塑分工、明确定位,建立健全产融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以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主攻方向,在保障银行业务稳步拓展的同时,加快在保险、担保、证券、租赁等方面形成全面配套,促进农村金融尽快形成“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创新服务 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农业又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必须健全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碳汇功能,以农村绿色金融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转型。
强化绿色金融科技的实用性创新应用,以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为重点领域,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为农业农村赋能,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涵盖银行保险、碳金融等多层次的立体业务体系。健全农村绿色金融服务和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和财政保障力度,以绿色信贷、保险、担保为重点内容,强化对绿色农业、现代种业、智慧农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
信息平台破解农村金融市场数字鸿沟
农村地区的数字鸿沟和知识鸿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性,农村金融助推全面乡村振兴,就必须拓宽数据获取通道,完善乡村信用信息采集体系,建立城乡融合的综合性数据服务体系。按照地方政府主导、金融机构牵头、镇村组织参与的整体部署安排,建立多元化的农业农村数据采集通道,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收集成本,保障数据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重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档案管理。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改造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完善农村电商和农业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做好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和云平台体系建设。
加大力度实现农村数字金融服务共享
村级金融服务需要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普惠金融能够直接到达农民的身边。随着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需要以村级金融服务站为建设重心,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农村金融与农业农村的深度绑定和服务共享。
一是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明确建设标准,在财政适当补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力量,加大投入力度,以市场化行为全面规范管理。
二是增强服务、打通堵点,线上线下金融服务要通盘考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线下优势,为农民提供转账、查询、生活缴费等刚需性服务,线上金融充分发挥数据优势,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服务成本,确保农民也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三是积极宣传、强化普及,将金融机构派出人员和志愿服务人员相结合,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种粮大户等高素质群体,培育其金融思维,强化其风险意识,增强其利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管理生产活动的能力。 据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