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调研发现,在一些大型购物中心设有母婴室,但是标记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在一些地铁站等场所的部分母婴室重建轻管,卫生条件、环境和设施不尽如人意,私密性较差,个别母婴室被上锁,沦为摆设……(8月15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全面三孩政策的到来,近几年各地婴儿将迎来增长高峰,这意味着社会对母婴室的需求将更大。人们呼吁关注母乳喂养,同时呼吁在更多的公共场所建立母婴室,让全社会共同支持母乳喂养,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根据相关规定,2020年年底,包括公园等旅游景区在内的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覆盖率应达到80%,且应配备醒目导向标识。
然而,调查显示,公共场所建母婴室,仍进展缓慢。特别是,调查显示,一些城市的母婴室重建轻管,不仅难找、体验差,而且存在卫生条件差、私密性差等诸多问题。
不可否认,在一些城市,因公共场所未设置母婴室,年轻妈妈在大庭广众之下,袒露胸脯给宝宝哺乳,并不鲜见,尽管这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尴尬,但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女性的身体隐私,难敌母爱的伟大。然而,既然母乳喂养,是母爱最原始、最本能、最真实的体现;既然母乳是最有营养、最有利于婴幼儿身心健康的食品,也是最安全的食品,那么,我们当然要倡导和支持母乳喂养。问题是,不要因为母爱博大无私,就可以忽视对母婴权益的保护。可见,设置母婴室,应成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的一种标配。
特别是,母婴室“重建”更要“重管”。各地不妨借鉴北京、上海等地做法,普及爱婴社区,同时在商场、车站、公园、女性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均设置功能齐全的母婴室,配置冰箱、哺乳椅、空调等设备,实现母婴室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并将母乳喂养纳入考核管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建好管好母婴室,还需科普宣传赋能。此前据媒体报道,广州369家医疗机构中,有81家提供母乳喂养咨询服务,显然在母乳喂养科普和医疗服务等方面,在全国先行了一步,让更多的妈妈能够随时随地,轻松掌握权威、科学且严谨的母乳喂养知识。因此,各地应借鉴广州做法,让更多医疗机构参与母乳喂养科普和医疗服务。此外,各地应把支持母乳喂养,当成整个社会及家庭的责任,共同关注哺乳期妈妈的身心健康,不仅向妈妈也向大众提供科学严谨的母乳喂养知识,才能在家庭、公共场合、工作场合等不同环境中,真正营造出理解、包容、关爱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