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在微博上问蔡澜:“近来事事不顺,觉得人生暗无天日,如何排解?”蔡澜只回了两个字:“读书。”读书,无疑是成年人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2023年下半年开始了,即便你上半年过得混沌,那么,下半年,请读几本书也是好的。
《病隙碎笔》 史铁生
史铁生曾在《病隙碎笔》中写道:“有一回记者问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句话,看似是史铁生的自嘲。其实,亦是他一生的写照。
他原本是个有着大好前程的青年,然而21岁那年,一场疾病,却将他永远困在了轮椅上。此后,他不仅双腿瘫痪,而且总是大病小病不断。47岁那年,更是患上了尿毒症,需要隔日透析,才能维持生命。
然而就是在如此糟糕的境地下,史铁生还是坚持写作,最终写就了这本《病隙碎笔》。
有人曾发现,史铁生年轻时的照片很少看到笑意,只看到青涩和倔强。反而中年以后,他拍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笑意盈盈。
《平凡的世界》 路遥
读完《平凡的世界》,有两个人物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孙少平。另一个,则是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在命运的大手面前,孙少安两兄弟都没有选择认命,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当你选择凡事靠自己,即便在命运这张看似牢不可破的大网里,你也可以成为那条不甘平庸的漏网之鱼。
《活着》 余华
知乎上有人问过这么一个问题:“余华的《活着》是刻意堆砌的悲剧吗?”一个高赞的回答是:“余华还是太仁慈,题主还是太年轻。”
在这苦海一般的人间,谁没有饱受生活的摧残,谁不是万种苦难压身。而《活着》里的福贵,他的一生,更是凝练了所有的苦难。熬下去,才可能苦尽甘来;活下去,才能等到好事发生。
《我们仨》 杨绛
1997年,杨绛的女儿钱瑗因病去世。那时的她,白发人送黑发人,该是何等的悲伤。第二年,丈夫钱钟书也跟着离开人世。在人生暮年,接连丧女丧夫,这种哀痛,换了常人,肯定难以承受。但是杨绛却挺了过来。在孤身一人的日子里,她一头扎进书堆里,每日笔耕不辍,花费了13年的时间,整理出了钱钟书所有的学术遗稿。与此同时,她还仔细回忆了他们一家三口63年来在一起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
她用哀而不伤的笔墨,写就了这本《我们仨》。
她在《我们仨》中写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短短的十四个字,足以看出杨绛对于亲人离世的哀伤。
然而,她却没有沉溺于这种伤痛,而是用忙碌充实的生活,渐渐抚平了自己的伤痛。
《苏东坡传》 林语堂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的第一句就这样写道:“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在林语堂看来,读苏东坡的诗,讲苏东坡的故事,便已经是世间一件不可多得的乐事。的确,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虽一生被卷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却不染官场的污浊,活得正直质朴;他虽在仕途上屡遭贬谪,然而他却在这些困苦的岁月里,将自己活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总之,这世间给予他的一切悲苦,苏东坡总能找到应对之法。
《瓦尔登湖》 梭罗
生活中你有没有陷入过这样的怪圈:明明觉得工作让自己很烦很疲惫,可是一想到辞职就要为钱忧虑,于是就又硬生生地把自己逼回了工作岗位之中;明明觉得眼下的生活让自己很累很迷茫,可是想到改变又不自觉地逃避,只好强迫自己继续忍受。结果,被钱按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天天都在抱怨工作的苦楚;被现状困住原地的人,也陷入了无尽的内耗之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内耗拖垮。
而梭罗却在这看似无解的怪圈中,给出了生活的另一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