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庐江县罗河镇黄龙村的西北处有一村民组,叫杨家楼。过去这里名气非常大,方圆百里都知道杨家楼。明朝末年,当地有个陈姓大户,非常有钱,别人叫他陈百万。陈百万当时在这里盖起高墙大院,为便于防火、防盗和打更、放哨,他在东南西北处盖起四个阁楼。离此不远处有棵大杨柳树,树下开有一店,人称“柳树店”,供过往客人吃饭、住宿。
当时此地还没有地名,人们要描述这个地方,自然就想到标志性地物,把杨柳树和阁楼连在一起,就这样“杨阁楼”的名字在民间慢慢传开了,后来人们念白了,就叫“杨家楼”,其实开始这里没有杨姓人家。到了民国期间,杨家楼日益兴盛,各路商人看中这里的商机,纷纷迁居于此,这里有饭店、商埠、旅社、糖行、布行、米行、豆腐店、铁匠铺、皮匠店、肉铺等,应有尽有,相当于现在较大的综合批发市场。由于经济繁华,常有土匪来此抢劫,为维持治安,防止土匪骚扰,这里曾驻扎民团,拥有十多杆枪支。
以前的杨家楼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街道呈“十”字形,常年过往客人熙熙攘攘,如行云流水,这里是南来北往的“驿站”,过去交通大多数靠步行,由于路途遥远,过客往往在此吃饭、住宿。据当地老年人回忆,1949年解放军途经此地过江,在杨家楼街上走了一天一夜,部队才走完。
昔日的杨家楼不仅是经济贸易中心,而且还是民事调解中心。民间遇有纠纷和矛盾,就请保长以及乡里士绅到此地茶馆,边喝茶边调解,当时的杨家楼仅茶馆就有六家,就连相邻的枞阳县民间有纠纷,也常来到杨家楼喝茶调解。
在杨家楼有一建筑物叫张家享堂,赫赫有名。相传晚清重臣、淮军名将刘秉嶂将朝廷赏地出租给他人耕种,有个管家叫张汉青,常来这里帮他收租。刘秉嶂死后,这一带田地的权属就归张汉青所有。为光宗耀祖,张汉青在杨家楼附近盖起张家享堂,三进两包厢。解放后,店桥乡政府就迁到张家享堂,自此医院、食品站、粮站、供销社等也先后迁到这里,杨家楼成了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当时的杨家楼有两大绝活,一是操刀卖肉的,手艺炉火纯青,精准得神奇,你只要说出斤两,一刀下去,就是多少,根本不用秤,如果你不信,任你拿秤怎么复核,重量不差;二是神医李永华,他经营一爿药店,擅长儿科,那时候医学落后,医疗条件较差,疳积流行,难以治愈,只要经李永华一处理便手到病去,引得方圆百里的求医者纷纷慕名而来。由于历史原因,现在的杨家楼仅存不到二百米老街水泥路面和曾经在此经营居住过的二十户人家。多么希望,杨家楼能再现当年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