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2023年上半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在省行政中心召开,我省自贸试验区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我省自贸试验区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累计探索形成16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已有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实现进出口额922.2亿元,其中出口716.7亿元、同比增长18.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出口平均增幅14.7个、3.9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倍,大幅高于全国(下降8.5%)、全省平均(增长33.8%);新增注册企业1.1万家、同比增长26.9%,高于全省增幅3个百分点;全区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24.4%的进出口额、30.9%的实际使用外资,有力有效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聚焦“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产业高地效应进一步显现
建设近三年来,我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62项,其中6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家层面复制推广,分别是:6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在全国范围及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24项改革事项,合肥片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科创企业信用(信用贷)票据融资新模式”、芜湖片区“动产(供应链票据)质押融资业务模式” 3项改革事项入选;7月18日,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芜湖片区“探索打造长江航运综合服务新模式”供各地借鉴推广;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在全国复制推广“‘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和“芜湖港智慧港口建设”2项案例。
据了解,我省清单化推进实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主导产业开放创新试点举措,大力赋能服务“首位产业”。合肥片区建设针对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的易货贸易平台,统一监管体系和货值认定标准,降低汽车出口企业经营成本。芜湖片区发行全国首单10亿元汽车金融公司绿色金融债券,落地全国首笔“再贷款”供应链债权凭证保理融资业务,设立180亿元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开通首条新能源汽车集装箱出口直航航线,共建全球首个汽车数字化涂料色彩实验室,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上半年,我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459.5亿元、同比增长132.3%。
聚焦“贸易投资+平台通道” 开放高地效应进一步显现
我省严格执行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开展“投资安徽行”系列招商活动,深入推进“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行动,健全外商投资“集成管家式”服务保障机制,有力提升外资企业在皖投资信心。上半年,新增境外世界500强——渣打银行落户合肥,德国大众投资10亿欧元设立本土之外全球最大的大众汽车科创中心,美国康宁、法国圣戈班等一批存量企业持续扩大在皖投资。全区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4.7%,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6.2%。
鼓励创新、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新三样”出口219.3亿元、增长51.7%,带动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5.7%、占出口总值的68%。支持跨境电商退货中心仓业务发展,探索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退货商品+区块链辅助管理”模式,有效提升跨境电商消费体验。上半年,我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9.4%。
开通我省首条第五航权国际货运航线,合肥国际全货机航线增至6条。常态化运营芜湖—洋山共舱航线,并将共舱管理模式复制推广至芜湖—外高桥航线。开展中欧班列进口货物分段计税运费机制改革,降低企业进口关税成本。
聚焦“金融开放+服务创新” 营商高地效应进一步显现
获批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推行无形资产融资租赁新模式,有效缓解科技初创企业融资难题。探索新型种子基金支持科创成果转化模式,构建全周期、差异化的基金投资体系,打造基金“丛林”。拓展RCEP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功能,成立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中心,为私募基金提供“募投管退”的全链条服务。落地全省首个“绿创组合贷款”,实现金融支持绿色创新合作领域的突破。推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生态担保新模式,落地全国首单“秸秆利用项目一揽子保险”,为秸杆收储加工企业提供80%比例融资担保。
开展行政审批“极简化”试点,做到同类事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全国最短。建立量子技术发明专利审批“绿色通道”,为量子产业创新主体提供审查、确权、维权等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授权周期缩短85%以上。
搭建全国首个国家标准医保“线上购药”平台(合肥医保医药服务平台),实现医保“购药+结算”全流程线上办结。建设“报表通”平台,以数据自动填充代替人工填报,用大数据为基层松绑减负。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国际门诊、推进国际学校建设,探索外籍人才随行配偶及家属就业便利化试点,努力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