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多湿热,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目前西医治疗以对症缓解症状为主,湿疹和单纯疱疹复发率高,带状疱疹出现后遗神经痛的可能性非常大。从临床看,夏季最易高发的这三种“疹病”,每一个都很“难缠”。怎么防?如何治?本期健康问诊集纳了专家意见,有需要的读者不妨了解一下。
单纯疱疹——急性疱疹性“热气疮”
现代皮肤病学认为此病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导致的皮肤病,相当于中医的“热疮”。中医又称此病为“热气疮”“火燎疮”“剪口疮”。本病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有症状缓解快、病程明显缩短、复发次数减少等优势。
具体方法:疱多疹红,糜烂渗液者,取马齿苋60克水煎取汁,冷湿敷,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糜烂结痂,灼热微痒者,选用双料喉风散、黄连膏、紫草膏外涂。
带状疱疹——痛如火燎的“蛇串疮”
其属于中医“蛇串疮”范畴,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群水疱,呈带状排列,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常见成群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宛如蛇行,故名“蛇串疮”。中医治疗“蛇串疮”,早期治宜清利肝胆湿热、解毒止痛。常用方法包括刺络放血、火针、拔罐、针灸等。疾病早期宜选用刺络放血法,在应用刺络放血、火针治疗的同时,可配合拔罐治疗,力求去瘀生新、通络止痛。还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在远端配合针灸疗法,减缓痛苦,促进康复。
1.初起灼红者,用玉露膏外搽,每天3~5次。
2.水疱未破者,选二味拔毒散、解毒搽剂、三黄洗剂等外搽,每天4~8次。
3.水疱已破,渗液少,选青黛散、黄灵丹、二味拔毒散等用麻油调敷,每天2~4次。
4.水疱已破,渗液多,取生甘草30克、枯矾10克、马齿苋30克、黄连10克水煎取汁,冷湿敷,每天2~4次。
5.化脓坏死者,创面上撒九一丹,盖红油膏,每天1次。用药期间,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湿疹——皮损且有糜烂流滋
相当于中医学“湿疮”范畴,是一种皮损且有糜烂流滋等潮湿证候的皮肤疾患。“湿疮”的中医外治分三个时期。
1.急性期。有明显渗出者,取黄柏、黄连、马齿苋、五倍子、枯矾,煎水待冷后湿敷,忌洗。渗出减少时,可用青黛散(青黛60克、石膏120克、滑石120克、黄柏60克,研细末和匀而成)干扑或麻油调敷。
2.亚急性。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外搽,每天3次。也可用蛇黄散(蛇床子1份、黄柏2份、赤石脂1份、寒水石1份、广丹0.5份,研细末和匀而成)清油调搽。
3.慢性。青黛散、蛇黄散外搽,或龙衣散(蛇蜕、蛤粉、青黛研细末而成)调油外搽,也可用去炎松、肤轻松软膏,或中药封包治疗:取5%~10%硫磺膏外搽后,用保鲜薄膜封包患处,每天1次,每次2~3小时。适用于慢性湿疹皮疹肥厚者。
预防带状疱疹 远离“切肤之痛”
带状疱疹,民间又称 “蛇盘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除了腰部,还可发生于胸背、面颈、四肢,半侧身体可出现一片片红色的水疱,从外形上看,就像一条蛇,因此而得名。带状疱疹会引起患者强烈的痛感,让人备受煎熬。
带状疱疹发病风险增高
据报道,全球普通人群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3~5)/1000人年,并逐年递增2.5%~5.0%。复发率高达1%~6%。50岁后随年龄增长,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均逐渐升高。
除了皮损,神经痛是常见且惹人烦恼的表现。这种疼痛可发生在皮疹前或是皮损痊愈后,疼痛表现为钝痛、跳痛,常伴有灼烧感,有的表现为剧烈的刀割样、过电样疼痛,让人难以忍受。数据显示约5% ~30%的患者会出现后遗神经痛,其中30%~50%的患者疼痛时间可持续一年,部分甚至达到10年以上。
带状疱疹的高危人群
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龄是最大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抵抗能力会越来越差。据统计,99.5% 的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体内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有慢性病史的人群: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患者。
紧张劳累、着急上火、熬夜失眠及焦虑、压力等精神因素也可诱发此病。
如何预防带状疱疹?
预防接触患病人群:带状疱疹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患有水痘和播散性带状疱疹患者应采取呼吸道隔离直至全部结痂。
提高自身免疫力:50岁及以上易感人群的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是基础预防措施。对中老年人而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选择新鲜瓜果蔬菜及鱼、肉、蛋、奶等饮食;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50岁及以上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推荐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两剂次接种后保护效力达90%以上,模型数据预测保护时长至少20年。
预防夏季湿疹做好以下几点
除了治疗湿疹,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和保养。以下是一些预防保健常识:
1.远离致敏原:尽可能追寻病因,隔绝致敏原,避免再刺激。同时要避免强烈日光照射。
2.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湿疹的发生和潮湿的环境有关,因此,保持环境干燥是预防湿疹的关键。同时,日常要穿干爽、透气的衣物。注意皮肤卫生,勿用热水或肥皂清洗皮损,不任意使用刺激性止痒药物。
3.饮食调理:饮食也是预防湿疹的重要因素。应该禁食酒类、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鱼虾等易于致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少食油腻,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4.情绪调节:情绪紧张是影响湿疹发作的一种内部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5.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的免疫力,预防湿疹的发生。生活中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运动方式,如太极、八段锦、散步、瑜伽等。
防治湿疹饮食宜清淡
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湿气与热气相伴而来。预防治疗湿疹,饮食上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少吃刺激性强、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海鲜、笋类等。
中医认为,甘味入脾,日常健脾祛湿可以吃淮山药、赤小豆、土茯苓、白扁豆等。
1、清蒸山药最健脾:山药直接清蒸吃最健脾。将山药去皮,然后切段,放入锅中蒸熟食用。这种吃法简单便捷,而且口感软烂,最适合慢性病如高血压、胃病等患者食用。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的人适合喝山药粥。
2、白扁豆健脾祛湿:白扁豆被李时珍称为“脾之谷”,它解暑化湿,补虚止泻,最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白扁豆跟鲜土茯苓、生姜一起炖排骨汤,可以健脾祛湿解毒。
3、赤小豆薏米双倍祛湿:薏米健脾渗湿而不化燥,清热排脓而不伤阴,益气而不助湿热。赤小豆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赤小豆和薏米搭配是健脾祛湿绝佳组合,可以促进代谢,达到利水消肿、美容养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