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抑郁症,我们应该怎么做?
“给所有病人开中药”是“权力病”发作
真正的高手,都有破局思维
最顶级的自律:管理自己
儿童近视矫正,家长莫“近视”
3上一篇 2023年7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儿童近视矫正,家长莫“近视”

贺成
 

“是滴眼药水好还是吃护眼的营养品好?是3D训练好还是用按摩仪好?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近日,北京市民刘女士向记者反映,前段时间,自己7岁的女儿查出75度近视,她带着女儿尝试了多种近视治疗方法,效果欠佳,近视度数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日渐升高,“这与商家当初宣传承诺的完全不一样”。(7月8日《法治日报》)

几乎每年暑期来临,未成年人近视矫正、视力防控都会“升温”。实事求是地说,不少家长期待在假期通过康复治疗,矫正孩子的视力,这是好事。只是,面对鱼龙混杂的近视康复治疗市场,家长还是要擦亮眼睛,千万别患了“近视”。

别看现在市场上关于儿童近视眼预防的方法和设备有很多,甚至还有让近视逆转的“神器”,事实上这些只不过是在忽悠人罢了。以市场上出现的护眼贴、明目膏、穴位按摩仪、智能训练仪等为例,宣传所使用的“康复”“恢复”“缓解眼疲劳”“降低度数”“提升视力”“近视治愈”“度数修复”等表述,大多缺乏科学依据,不仅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甚至会让部分消费者产生误解,进而耽误孩子的近视防控。

事实上,对于近视矫正领域层出不穷的过度营销问题,近年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多项政策文件,以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例如,早在2019年,教育部等部门就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明确要求机构或个人不得在营销中使用“康复”“降低度数”等表述误导公众。

在对待孩子近视矫正这件事上,家长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的事实,从而不被天花乱坠的说辞蒙蔽;其次要知道近视有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而假性近视主要由于长期不良用眼习惯导致,一般很少超过200度,持续下去就会变成真性近视,从而把精力用在防控上,或者在孩子假性近视阶段,及时引导孩子通过休息、纠正不良用眼习惯来恢复视力。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