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点外卖的人更多了,产生的餐盒包装垃圾也随之增加。今年6月20日,《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要求外卖平台和外卖企业定期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况。那么,外卖产生的塑料垃圾最后都去哪儿了,能进行回收吗?来看总台记者的走访。(7月5日央视网)
据统计,各大外卖平台每日的订单总量已经超过5000万单,假设每单只用一个塑料袋和一个塑料餐盒,那么一年分别达到182.5亿个,使用过后,每个被废弃的塑料餐盒和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几百年。问题是,外卖垃圾,仅露出了垃圾围城的冰山一角。可以说,以外卖垃圾为代表的塑料垃圾,已成为影响城市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基于此,商务部近日出台新规,要求外卖平台和外卖企业定期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况。
早在2008年6月,我国开始施行“限塑令”,但从执行情况来看,显然差强人意。一方面,商家受利益驱使,在“限”字上做文章,打擦边球;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塑料制品过度依赖,无视一个“限”字,实际上给了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无限”生存空间。特别是,随着外卖餐饮和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限塑令”已沦为一种摆设。对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只有外卖平台全面实施“禁塑令”,才是治本之策。
然而,必须厘清的是,实施外卖全面“禁塑”,不是封杀所有塑料制品,而是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比如,环保部门应一律叫停生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的企业,同时,停止此类项目的审批,从源头上控制“白色污染”的产生。再者,工商部门应加大对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禁力度,对重点环节和流通领域保持高压严管态势。特别是,应将外卖全面“禁塑”上升为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扩大立法范围和“禁塑”的内容。
此外,加快替代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供应,即推出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