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将至,拥抱空调、西瓜、户外、景区的假期生活让大中小学生们期盼不已。但也要看到,假期是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事件高发期。学校放假,安全不能“放假”。学校、家庭、社会要联手行动,共同守护青少年假期安全。
安全大于天,教育须常态。学校作为安全教育的主阵地,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知识普及,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河南郑州要求各学校暑假前对全体师生进行涵盖交通、食品、防溺水等各方面的安全专题教育;安徽六安在学生集中离校前,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近期,多地陆续明确暑假时间安排,都把“安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家校接续,才能做到假期安全监管不“断档”。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需要掌握必要安全知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如果是老辈带娃,则需要加强居家安全教育,告知孩子不在飘窗、阳台、围栏上玩耍和攀爬,不向窗外抛物,注意用电安全等;如果是外出度假旅游,则应更多重视看护,避免孩子单独游玩,以身作则共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有针对性加强临水、高山等游玩场景的安全教育。丰富青少年在安全方面的认知和实践,让儿童在实践中提高自理能力、应变能力、识别能力等,有助于他们学会主动远离危险、保护自己。
上好安全教育这堂课,也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织好织密安全网。一方面,要加强对重点公共场所的安全监管,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短板。各级政府要协调组织教育、应急管理、交通运输、住建、卫健、公安等相关部门,对学生暑假爱去、常去的区域进行排查,真正把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青少年提供安全有序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和宣传。立起交通安全警示牌,播报防溺水语音广播,发布安全教育新媒体内容,做好安全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工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多方合力,共筑守护暑假安全的“铜墙铁壁”,一定能让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充实的暑假。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