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近期,热搜话题“我的脸被隐翅虫毁容了”引发网友热议,6月7日,合肥市疾控中心提醒,每年夏秋雨后是隐翅虫的活跃期,要注意防范。
隐翅虫,又名“影子虫”,因翅膀不可见而得名。最常见的隐翅虫体长约6至10毫米,全身橙红色和蓝黑色相间。有些大型种类的隐翅虫体色呈黑色和黄色,形似胡蜂。每年夏秋雨后,是隐翅虫的活跃期。
隐翅虫喜欢栖息在落叶中。白天栖居在潮湿的草地等阴暗处,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光线越强,就越容易招来隐翅虫。所以晚上最好不要关灯玩手机,小心被隐翅虫“光顾”了脸颊而“毁容”。
隐翅虫很少主动咬人,大多数是因为被有意无意中的一巴掌拍“爆浆”,体内的强酸性毒液流出,才会导致皮肤起泡,甚至“烂掉”。
隐翅虫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含有PH值相当于浓硫酸的毒素,人体被其毒液“侵蚀”后,会导致隐翅虫皮炎,常伴有红斑、肿痛、局部不适、痒、水疱、发热、化脓等症状,皮炎以点条状、点片状水肿性红斑为主。如果发生于眼睑或外阴,还会出现明显肿胀。反应剧烈的还会伴有发热、头晕、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即使皮肤痊愈,也可能会留下疤痕。
不想被隐翅虫“光顾”,做好以下几件事:家里安装好纱门纱窗,避免隐翅虫晚间飞入;室内光线不要太亮,以免惹“虫”上身;定期清扫,保持环境清洁;睡前检查,看看床铺和枕头上是否有可疑小虫在爬动;外出游玩时,穿好长袖长裤,避免在公园、草地、乡村等适合隐翅虫生长的地方与其“亲密接触”。
如果隐翅虫已经落在皮肤上,请轻轻吹走或者甩开,不要用纸巾去用力捻死,更不要“动手”。赶走后一定要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皮肤。如果在家里的任何地方碰到隐翅虫,可以用胶带粘住,或者用厚纸巾轻轻捉起来扔掉,但是要小心不要触碰到毒液。如果已经触碰到毒液,不要再用手接触身体的其他部位,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干净后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情况。已经出现疑似皮炎症状,不要惊慌,不要自行乱涂药膏,也不要用手抓,请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