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场联欢会,提前一个月天天排练;游园可以但有“条件”,比如做笔记写日记……转眼到了“六一”,小朋友既盼望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可一想到种种“任务”,又有些开心不起来。(5月31日《北京日报》)
按说,儿童节这一天,学校不但不上课,而且还要适当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或发放一些小礼物给孩子,让孩子们开开心心地玩一天。因此,许多孩子对这一天总是十分的渴望。
但在实际生活中,儿童节已渐渐地失去了“原味”。一些学校领导,为了向社会各界展示办学成果,就借儿童节开展系列大型活动,如演出、比赛等,而这些活动都必须通过孩子的表演来展示。于是,“六一”之前的一个多月里,一大批孩子被选拔参加各种节目排练,不但白天要练,晚上还要练,有时候甚至连双休日也不放过,弄得孩子很辛苦,很多孩子渐渐对儿童节失去了“向往”,变得“怕”过儿童节。
还有一些老师,喜欢趁儿童节游园活动之际,给孩子布置作文任务,弄得孩子一边想着游园,一边却还要想着作业。很多孩子直言:“儿童节还是别过更好。”
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往往喜欢趁儿童节这个“大好时机”,大肆向家长伸手要“捐款”,不但人人有任务,而且还规定捐款的数额,捐多了就“张榜表扬”,捐少了“点名批评”。一些孩子为了攀比,不得不向父母索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捐”给学校,弄得家长捐也不是,不捐也不是。一些稍微懂事的孩子,知道家里拿不出这么多的钱捐给学校,只得任由老师点名批评。好端端的儿童节竟成了“挨批节”,孩子哪里还有好心情过儿童节呢?
“一想到种种‘任务’,又有些开心不起来”,短短一句话,透露了孩子的几多“辛酸”,暴露了学校的几多“功利”。孩子变得“怕”过儿童节,到底是“谁之过”?答案不言自明。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到了,但愿各地学校要把儿童节完完全全地“还”给孩子,让他们真正过一个愉快、轻松、本真的节日,切莫为了“办学成果”和“经济利益”,牺牲孩子的快乐和童真,把儿童节“还”给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