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来诞生了无数的成语。据统计,一个人每天会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二十个成语。很多时候,你甚至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刚才说了一个成语。大部分成语,它们今天的意思和古代的原意是一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成语、俗语,现在的意思和原意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
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这个词,出自成语制造机《世说新语》。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陈纪的儿子叫陈群,就是为曹丕制定九品中正制的那个陈群。陈谌的儿子叫陈忠,也是三国的一位贤官。有一次,陈群和陈忠争论一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这个问题就是,到底是你爹更牛还是我爹更牛。陈群认为他爹陈纪品行更好,陈忠认为他爹陈谌道德更高。
两个人争不出结果,就跑去找爷爷陈寔(shí )评评理。陈寔一听这问题就笑了,回答了一句话:“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两个儿子都很优秀,伯仲之间,难以分清谁兄谁弟、谁高谁低。这就是成语“难兄难弟”的来历。它原本的意思是指两个人都非常厉害,分不出高下。其实后世很长时间里,这个成语用的都是原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难兄难弟变成了现在的意思,形容两个人同命相连,一样悲催一样惨。元代有一首词,用的就是现代的意思: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
呆若木鸡
这是最典型的一个古今意思完全相反的成语,出自《庄子》里的一个故事。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
有个人叫纪渻(shěng)子,这个人是个驯鸡天才。只要是他训练出来的鸡,斗鸡大会上无人能敌。不对,无鸡能敌。
周宣王喜欢斗鸡,就找来纪渻子,让他帮忙驯鸡。训练到最后,这只鸡经常站着一动不动,看着就像只木头做的鸡。结果比赛的时候,让人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纪渻子驯的这只鸡往赛场上一站,其他活蹦乱跳的鸡都被吓跑了。这就是成语“呆若木鸡”的来历,它最初的意思是形容一种极高的境界,一个人即使面对大风大浪,也能泰然自若,心不为外物所牵,就像纪渻子驯出来的那只鸡一样。
但到了今天,呆若木鸡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贬义词,说一个人笨得像个木鸡一样。其实这个词的本意不但不是贬义,反而还是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
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这个成语我们经常用,它的意思是事出必有因。但我们经常用错,用来指某件事情完全是无中生有,毫无根据。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屈原的大弟子宋玉有关。
“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宋玉《风赋》
有一次,宋玉和楚顷襄王一起出去玩,突然,一股清风拂面而来。楚王说:“好爽啊,你看看,这么好的风,是我和百姓共享的。”楚王这话其实就是在自吹自擂,他觉得他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百姓和他享一样的福。宋玉听到这话也受不了,就讽刺楚王。宋玉说:“哎呀,这么好的风,那是大王您独享的,百姓哪有资格和您共享?”
楚王说:“此话怎讲?”宋玉说:“我听我的老师屈原说过,枳树只要弯了,鸟就会跑来筑巢;洞穴只要空了,里面就会产生风。所以环境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皇宫里面那么高贵,吹的风自然清爽;但百姓住在街头陋巷,那里吹的风都带着灰尘和沙子。那才是老百姓的风,您是没体验过的。”宋玉这个讽刺很精妙,顺着楚王的话,就把楚王骂了一顿。
而且,后世的诗文里,这个成语都是用的原意,直到一百年前都是。比如梁启超《续论市民与银行》里有句话:“然而银行当事人,安能逃避责任,空穴来风,理有固然。”梁启超用的还是原意。
到了今天,空穴来风这个词几乎没有人用原意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个词现在被理解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利),那么老天都会诛杀他。其实这类的“为”字应为二声,是“修习,修炼”的意思,也就是人首先要做好自己,修炼自身,否则会天诛地灭。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说十善业道经》
也有人认为,这个词的理解重点应该在后半句的“天诛地灭”上。按照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去理解的话,后半句话的本意应该是“天被诛了,地被灭了”,也就是“改天换地”的意思。按照这个理解,“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意思是:人生来就是自私的,为己是人的正常天性;但如果人人都不为自己,那将形成一种伟大的力量,可以改天换地。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生死不渝的爱情,但它本来的意思其实是指战争中战友间的友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这里的“老”不是指白头到老,而是说年轻的战士可能明天就死在了刀锋之下,这个“老”是生死的意思。
衣冠禽兽
现代意义是指外表道貌岸然,行为却如同禽兽,比喻卑劣的人。这个词来源于明朝的官服。在明代,文官官服绣的都是仙鹤、孔雀等禽类,武官绣的都是老虎、狮子这些猛兽。所以在那时称别人为“衣冠禽兽”,那是带着羡慕嫉妒恨的语气,称赞对方当大官社会地位高呢。
随着明朝晚期宦官当道、民不聊生,人们觉得穿着官服的人都不干人事,是导致生活艰难的原因,这一词渐渐变成了贬义词。
鸠占鹊巢
现代意义指强占别人的住屋、土地或别人的位置。这个词其实挺古老的,最早出自《诗经》。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诗经·鹊巢》
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结合诗中意境,“鸠占鹊巢”的意思原指男女婚配,比喻一对男女。男为鹊,女为鸠,成婚时男子盖房,女子入住。
无奸不商
这个词被用来批评奸诈的商人,但可能是被误传得最厉害的词,因为这个词原本其实是“无尖不商”。
这个典故来自古时的米商。古时候普通百姓买米是以升斗作量器,一斗刚好就一升。所以“升斗小民”的说法,也是由这里而来。米商在量完米后,会另外再抓一把米加在米斗上,让上面鼓成一撮“尖头”。这样每个来买米的百姓都觉得自己多得到了一撮米。让出一点点小利的做法,让米商生意火爆起来。后来这一招不只体现在卖米上,也推广到其他行业,成为过去老派生意人的约定俗成。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去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打油打酒都有点添头等。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尖不商”之说。
直到现在,这个商界的金科玉律也还处处可见。比如饭馆里吃米饭,额外送一碗汤;去菜市场买菜,随手多送点儿菜等。无尖不商,并不算什么高明的经商手段,但它却是最质朴的一种商业道德。 来源:河南卫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