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家朋乡磡头村社屋山,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镌刻着“英雄许家朋永垂不朽”9个大字,背面刻有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一级战斗英雄许家朋的主要事迹,历经岁月沧桑,英雄永垂不朽。一字一句读罢上面的文字,许家朋烈士的英雄事迹鲜活浮现在眼前。革命先烈为了追求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一定会勇敢杀敌
1931年9月,许家朋出身于绩溪县磡头乡(今家朋乡)磡头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6岁时就被迫为地主放牛。后来,为生计所迫,他随着父辈举家迁到绩溪县兵坑的西直坞开荒种地。绩溪兵坑一带是新四军皖南支队的敌后抗日游击区,新四军在游击区内抗击日军,保护群众,救济百姓,深得民心,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许家朋逐渐了解到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是真正的抗日队伍,是为穷人谋翻身求解放的队伍,便常常主动帮助游击队做事。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绩溪县。许家朋当上了基干民兵,参加土地改革、清匪反霸斗争。1950年春的一天,村里的反革命分子程华生畏罪潜逃。许家朋得知后,主动向民兵队请领追捕逃犯的任务。他带领4个民兵,冒着风雪,连夜翻山越岭,一口气追了20多里路,在宁国县蜀洪村将程华生抓捕归案。
1951年5月,绩溪县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许家朋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参军。他向父母辞行时,父母一再叮嘱:“到部队去一定要好好干,不要挂念家里。”“咱们是穷人家的子弟,要记住共产党的恩情,打仗莫充孬怕死,要为穷人多杀敌人!”许家朋频频点头,回答道:“我一定会勇敢杀敌,打胜仗,立大功!”
用胸膛紧抵敌人的枪口
1952年7月,许家朋所在连队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二OO团九连。9月初,该部奉命进入朝鲜。新入朝的部队主要是熟悉战场,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建设。许家朋为了尽快练好本领,经常晚上一个人偷偷地到训练场上练习。开始时,他的手榴弹投得不远,也不准,但经过勤学苦练,很快就掌握了要领,达到了训练要求。后来,在部队组织的军事技术考核中,他的各项成绩都跃居前列。不久,许家朋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3年3月,原来担任正面防务的部队调到东西海岸驻防,第二十三军等新入朝的部队接替正面防务。5月,志愿军总部决定针锋相对,以积极行动配合停战谈判,在全线发起战役性反击作战。这时,许家朋从九连调到六连的一个突击排。听说自己被调到突击排,许家朋高兴得跳了起来。
7月,志愿军发动的夏季反击战役第三次进攻正式打响。许家朋所在的突击排的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从正面插上主峰,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7月6日晚,下着瓢泼大雨,阵地上漆黑一片,许家朋所在的突击排在六连连长赵昌荣的带领下,来到了出发地的一条坑道。这条坑道是六十七师为减少伤亡,从6月中旬开始,在美守军阵地前沿120米处构筑的,可屯一个加强连的兵力。
晚9时30分,突击排向石岘洞北主峰、次峰发起进攻。许家朋所在的突击排利用炮火的掩护,迅速向高地前进,快到高地附近时,遭到敌地堡炮火的抵抗。突击排采取分组打堡的方法,准备爆破敌军多个地堡。在向纵深推进时,又遭到了正上方敌暗堡火力的阻击。敌军的机枪“哒!哒!哒!”地响个不停,压着突击队员伏在雨地里不能抬起头。许家朋从刚刚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拎起炸药包,冒着弹雨向敌暗堡冲去。在离暗堡约10米处时,他的双腿不幸被炸伤,倒在山坡上。他咬紧牙关,艰难地一点点地爬到暗堡前面,放下炸药包,拉开导火管,然后翻身一滚,只等炸药包炸响。谁知炸药包因被雨淋湿受潮,爆破未能成功。
他忍着剧烈的疼痛,站起身来,毅然扑向暗堡射击孔,双手紧握敌机枪脚架,胸膛紧抵敌人喷着火舌的枪口,终于阻止了敌军机枪射击,保证了突击部队迅速攻占石岘洞北主峰,全歼守敌100余人。部队在此后 5天5夜的争夺战中歼灭侵略军3500多人。22岁的许家朋,以英雄壮举走完了他短暂而光辉的人生之路,实现了保家卫国的誓言。在他牺牲后仅21天,即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终于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实现了全线停火。
英烈千古浩气长存
为了表彰许家朋的英雄事迹,1953年7月17日,志愿军第二十三军《战地报》第1656期头版以《石山岘洞北山战斗中出现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为题,报道“许家朋身负重伤舍身堵枪眼,保证后续部队顺利攻上主峰”的英雄事迹。同年10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许家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1954年2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许家朋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5月24日,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许家朋“模范团员”称号。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六十七师党委根据许家朋生前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为了纪念许家朋烈士,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他的家乡“磡头乡”改名为“家朋乡”,并修建许家朋烈士纪念碑。 据《安徽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