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得一册《颍州文士史话》,闲来品读数页,颇是一种享受。所谓文士,大约即指文人雅士,或文人名士,甚至文人隐士。依作者说法,《颍州文士史话》中收录的是,“把操笔杆、留下著作、在文学史上或地方有重要影响的文人名士”。作者这里所说的“地方”,自然就是颍州。颍州是阜阳历史上的一个行政称谓。由于此称谓影响巨大,因此后人常把它拿来概称那片行政地域。
虽然《颍州文士史话》讲的是颍州这个地方文士的某些历史事迹,但由于是史话,因而这种文士的人生或历史,不能不当历史看,但也不能都当史实看;不能没有文学演绎,但又不能全当文学演绎。史话是一种特殊文体,有点类似纪实文学,或纪实小说。从名称上看,这虽然相互矛盾,因为小说是虚构的,而纪实又不能虚构,但读者有需求,社会有土壤,作者有冲动,史话类著作能很好得满足人们通俗易懂地了解文化、了解历史的广泛需求,于是这种文体就流行于世了。
举个例子吧,《颍州文士史话》中专有记述管仲的一章。管仲老家在现颍上境内,年轻时和好友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养家糊口。后来,他们都生活在齐国,鲍叔牙为公子小白做事,管仲为公子纠做事。公子纠是公子小白的哥哥。当时齐国混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怕出事连累自己,就都带着亲信跑到国外去了。忽然有一天,公孙无知杀死了齐襄公,齐国顿时失去了国君,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赶紧带着亲信回国,谁跑得快,先回到齐都,谁差不多就能抢到国君大位。管仲为了阻止公子小白抢先回到国内,就带人在路上截杀,两人互射,管仲一箭射到公子小白衣带的金属钩上,但最终未能截住,让公子小白抢先回国,成了后来大名鼎鼎的齐桓公。人家上台了,话就不那么好说了,于是仍在鲁国的公子纠被逼杀,他的亲信召忽被逼自杀,管仲被囚禁起来。公子小白气呀,要报那一箭之仇,大叫道:俺恨管仲!俺一定要杀了管仲!可是鲍叔牙这时出来保管仲,大致的意思是,管仲有能力助您称霸,您自己看吧,您要想称霸,就使用管仲,您要是不想,您自己看着办吧。齐桓公咬牙切齿,想想还是忍了,他想称霸。这说明齐桓公亦非凡角。于是让管仲来主持国政,助力齐国成为当时第一位的大霸主。后来谈起往事,管仲禁不住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详刊于《列子·力命》中。在我看来,这大约就是上好的史话。《列子》成书较晚,现在一般认为《列子》成书于公元后魏晋时期,许多内容是当时的学者附益而成的。《列子》又是典型的文学作品集,因而集子中的人物和事件,你说它不是历史吧,它有极佳的史料价值,你说它是史实吧,它又有许多发挥演绎的成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直叫人难辨真伪。但是没有关系,有时候不一定能弄得清楚,有时候也不一定非要弄得那么清楚,因为它就是史话,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是经典化的历史,并且永远无法消灭或取代,因为对这种史话,读者有需求,社会有土壤,作者亦有创作的冲动。
颍州大地文士辈出,星光灿烂。在《颍州文士史话》中,录载了历代颍州文士近百名,可谓蔚然大观。作者长期教书育人,桃李天下,又钟情学问,辛勤搜梳,寒来暑往,大著终成。历史上的颍州文士,性情各异,经历不同,风尚有别,术攻不一,这是他们的不同点;但他们是大地的灵魂,是乡党的骄傲,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后人的样板,这是他们的共同点。《颍州文士史话》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大概至少有这两层意思吧。
(《颍州文士史话》,刘士勋 刘文婷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23年3月第一版) (本文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散文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作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