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位于巢湖之畔的安徽创新馆,是安徽省创新发展的引领性工程。走进展示着1800余件创新成果的创新馆1号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展厅最中央的一组展示安徽重大科技成果的系列展品。从“火星探测器着陆关键缓冲元件”再到“墨子号”量子卫星模型,一件件与空天信息产业相关的展品向人们展示着合肥这座正在崛起的科创之城的“空天雄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近两年,安徽省瞄准空天信息领域,迅速布局。《合肥市“十四五”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十四五”末形成100亿元左右规模的卫星制造产业、500亿元规模的“通导遥”数据综合应用及配套产业,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得益于安徽省、合肥市对空天信息产业的支持,2021年11月,中科星图GEOVIS数字地球全球总部项目落地合肥高新区。
4月22日下午,在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展厅,大屏上滚动着巢湖岸线2015年-2020年的卫星影像图。通过图像对比,“水清岸绿”的巢湖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中科星图副总裁、星图地球高级副总裁刘源浩向记者介绍,“‘数字地球’通过把卫星大数据承载起来,为各行各业提供服务。把卫星的数据获取下来经过超级计算机处理,形成面对下游可应用产品,赋能政务、环保、自然资源等领域。”
截至目前,中科星图已在合肥落地了星图地球、星图测控、星图智慧、北斗伏羲4家公司,并正式开始建设GEOVIS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科星图在线数字地球产品发布后也呈现良好应用态势,截至2022年底星图地球数据云业务已有超过1000家企业认证用户,星图地球APP种子用户下载量超过200万次。
4月23日,在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的中科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空间等离子体实验室内,中国科大刘宇副教授正在带领该校学生进行螺旋波源实验。
“空间等离子体实验室内主要聚焦于开展空间等离子体环境的地面模拟研究。各类航天器在发射之后会在不同的环境下运行。无论是围绕地球运行的‘北斗’还是前往火星的‘天问’,它们所处的都是空间环境。与地面环境相比,空间环境最大的不同就是存在大量的等离子体,且不同区域的等离子体环境各不相同。因此,了解空间环境中等离子体的参数情况对于航天器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了解空间环境的最直接方法是通过发射卫星进行就位探测。但成本相对较高且很难对同一空间区域进行重复、广泛和高精度的探测。因此,我们选择采用实验室模拟空间等离子体的方法来了解空间等离子体的某些特性。通过发展多种原创方法,就可以充分认识航天器的工作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受到太阳风暴等空间天气的影响过程和机理,从而能够为航天器运行提供保障。”刘宇向记者介绍道。
除此之外,该实验室在研究过程中也研发了多种空间探测技术,部分也在航天领域得到转化应用,例如在实验室中研发的一种平装探针技术,具有飞行器表面共形的优势,能够在不干扰飞行器工作前提下开展参数测量。目前这一技术已在中国重大航天任务中得到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