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有2.6万人次通过淘宝搜索“陪诊”。据不完全统计,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超过500家,生意好的店铺月销达上千单。目前陪诊师收费没有国家统一标准,业内尚未形成普遍遵守的行业“规则”,在收费、流程、服务质量等方面,尚存在行业规范缺位的问题。(4月17日《中国青年报》)
陪诊是就医流程复杂、就诊相对专业、考验患者身智催生出来的一项服务需求,老人、孕妇、未成年人、残疾人、外地患者等是主要群体,而在人口高流动的今天,这样的需求越强烈。当然,不同的群体以及每个个体对陪诊的需求有所差别,有的只需要跑跑腿,帮助挂号、交费、拿药;有的需要就诊过程的照料、心理抚慰甚至替代患者与医生沟通。
如果将陪诊作为一项职业,理应具有最大包容性,才能满足不同患者的就诊陪护需求。因此,成熟的陪诊服务必然是一项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综合服务,而作为职业者,不但需要对医院楼层布局、诊疗检查流程熟悉,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卫生常识、良好的沟通能力,真正为患者提供多元的专业服务。如果陪诊员拥有较高的健康素养,甚至具有医学专业背景,陪诊就会更精准,提出的建议也更科学合理。如果陪诊员具有较强的看护能力,对于失能或半失能患者等特殊群体的陪诊服务,就会更贴心周到。
陪诊服务作为新兴服务,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骗子、“黄牛党”等可能混迹其中,导致陪诊服务鱼龙混杂。
因此,陪诊服务不能完全放任市场野蛮生长,必要的引导规范不可或缺。一方面指导陪诊服务专业化建设,对陪诊服务进行准确定义,提出服务标准,确立从业门槛,指导开展专业培训和资质认定等。另一方面引导陪诊服务机构规范发展,提出设立的条件,督促机构对从业者资质进行审验,规范市场竞争。同时,引导陪诊服务建立行业准则、收费标准,推动陪诊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