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是清明节,许多人都在祭奠先人、缅怀英烈、寄托哀思。据报道,近日,北京石景山城管在老山骨灰堂设立“冥币换鲜花”宣传台,向前来祭扫的市民赠送鲜花,以引导广大市民文明祭扫,用一些更清朗、更生态的方式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作为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重要节日,清明节寄托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慎终追远的精神内涵,在代代传承不息中发挥着“民德归厚”的德育功效。然而,清明节期间的一些传统祭祀方式越来越与讲求绿色、环保、低碳的时代背景格格不入。街边焚烧、抛撒纸钱、燃烧香烛等传统祭祀方式,往往会造成空气和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在很多传统祭扫场景下,枯枝枯草等易燃物密布,稍有不慎,焚烧纸钱香烛的未尽火种就可能酿成火灾。
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显示,2022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709起,受害森林面积约4689.5公顷,因灾死亡17人。
清明祭祀的真义,是追思,是寄心,而不是浮夸的表演,更不是铺张的迷信。那些购买纸扎“别墅”“豪车”等冥物祭奠逝去亲人的行为,显然已经背离了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更是对传统节日的误读。文明的时代需要文明的祭扫方式。石景山城管开展的“冥币换鲜花”活动,正是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让广大市民更加自觉地改变祭扫方式,习惯以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清清朗朗地过清明节。
文明祭扫需要与时俱进。献一束鲜花、植一棵绿树、敬一杯清酒……都是以更文明的方式体现祭扫者的生态素养。同样,一些地方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科技手段,推广“云祭扫”“数字殡葬”“代客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为一些因各种原因难以返乡扫墓的人们提供了方便。还有一些地方探索用新型环保材料制作祭祀用品,在表达追思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的破坏。这些做法既体现了对亲人的追思和怀念,同时也彰显了祭扫者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传统美德。
让文明绿色低碳祭扫成为清明新风尚,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文明绿色低碳祭扫的新观念,为人们文明绿色低碳祭扫创造条件。 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