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含多重)儿童占0~6岁儿童总数的1.1%,约为11.1万人,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 9%,约为4.1万人。儿童孤独症以男孩多见,其患病率与种族、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关爱日,合肥市四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郜见亮提醒,家长要注意识别孤独症的“征兆”。
郜见亮介绍,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常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如何识别儿童孤独症呢?据了解,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技巧。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
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及逗弄缺少兴趣和反应,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幼儿期:不与同龄儿童玩耍,很少与人情感交流,常常不会玩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性游戏。学龄期:患儿可能在情感交流方面有所改善,但常常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理解也很难学会遵循一般社会规则。成年期:部分患者的症状会延续到成年期,由于缺乏社会交往的兴趣和技能,他们较难建立友谊、恋爱和婚姻关系。
交流障碍:儿童孤独症患儿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通常是患儿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患儿说话常常较晚,部分患儿终生无言语。言语理解能力不同程度受损,无法理解幽默、成语、隐喻等。部分患儿会用特定的自创短语来表达固定的含义。不会用手势、动作等表达想法,与人交往时表情常缺少变化。
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儿童孤独症患儿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具体表现为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重复、对非生命物体的特殊依恋、刻板重复的怪异行为等。
除以上核心症状外,儿童孤独症患儿还常存在自笑、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伤等,认知发展多不平衡,有的伴有精神发育迟滞、注意障碍、过度活动等,少数患儿伴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癫痫、脑瘫等。以上症状使患儿病情复杂,增加了确诊的难度,并需要更多的治疗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