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通知,其中明确,义务教育学校要将读书行动纳入“双减”工作,为学生阅读创造空间;读书行动对学生不设硬性指标,不以考试、“打卡接龙”等方式检验读书数量和效果,不增加学生、教师及家长负担。(3月29日《工人日报》)
毋庸讳言,读书对于中小学生涵养人文素养、锻造学习习惯进而开阔视野、锤炼品格等意义深远。学会读书,本身也是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的科学掌握。所以,有好的阅读才有好的教育,阅读更是推动教育发展与实现育人目标不可或缺的重点和关键。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专门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而此次教育部等八部门将阅读行动纳入“双减”的要求,更是对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一次再安排、再细化和再规范,其对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阅读质量而言,更是一种精准的推进落实。
直观分析,中小学阅读行动的实施,无法回避阅读量等的深入与增加,对于青少年而言,也是绕不过去的“增负”,似乎和“双减”存在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推进阅读行动,从表面上看是“阅读负担”的增加,但如果从丰富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运用“科学算法”进行立体化塑造,比如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专家讲座引领读书、结合家庭育人氛围营造和文明家庭创建开展亲子共读、结合青少年兴趣爱好特长开展多领域专题阅读、通过书香校园开展师生、生生共读,通过各类校内校外读书征文、分享、优秀作品推介等丰富读书载体……这些对于学生而言,只能是一种 “成长空间拓展”与丰富内容供给方面的“多次方”意义提升,其意义与成效更是毋庸讳言。
推进青少年阅读行动,是一种意义深远的“增负”,如果秉持“科学算法”来实施,分明又是一种善意充盈的“高质量减负”和精准化“双减”,认识到这一点,恐怕阅读行动注定会效果可期,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