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元餐费偷偷打进学生饭卡里!”近日,因悄悄给学生发放餐补,湖南科技大学被网友羡慕地称为“别人的学校”。3月22日,记者从湖南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100万元餐补将分四次发放,每次将有2000余名学生受益。餐补无需申请,不公布名单,学校会根据学校食堂消费大数据的综合指数来确定。(3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帮助贫困生,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更不能简单操作。曾有大学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贫困生,曾有大学让贫困生当众“述职”自己的贫困情况,说得越惨才越有可能受到资助,这些均是很羞辱人的做法。而湖南科技大学借助大数据将餐补“偷偷”地打进学生饭卡里的做法实在太人性化了。
餐补“偷偷”打进学生饭卡,看起来有点困难,但在当前网络技术发达的情形下,做到并不难,况且已经有了“榜样”,学起来也并不难。校园里针对学生的事,并不局限于如何资助贫困生,还有很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一方面学校要能“看”到学生的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是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会有一些期待学校有所“变化”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如果能够“听”得到,且“听”得进去,并付诸行动,学校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获得学生的信任。近日,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图书馆设置的“发呆区”走红,冲上了微博热搜。“发呆区”看似无厘头,却是学生的需求之一,学校给予满足,何尝不是因为“看”到了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要能真正做到贴心为学生服务。曾有一大学的学生食堂饭菜质量差,无奈之下,学生在食堂拉出一横幅,请校长到食堂吃饭。如果学生反映的渠道宽畅,学校也有积极的回应机制,不致于要让学生拉横幅才能解决问题。
100万元餐补之所以能够“偷偷”打进学生饭卡,是基于真正为学生着想,是真正用心在为学生做事。一些学校之所以没有做到,还在沿袭旧的方式资助贫困生,或是对学生的需求视而不见,或是即便是知道了,也是迟迟不给予解决,就在于心中没有学生。“偷偷”打餐补进学生饭卡,让教育更有温度,让校园更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