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发布。中消协对12个互联网平台7类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37.2%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35.7%的“第三方测评”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3月21日澎湃新闻)
所谓“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CNAS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宣称通过自身测评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分析调研数据、表达主观使用感受等方式对商品的质量、功能、设计、成分、服务、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将结果通过自媒体以图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进行发布推广,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以实现择优汰劣的目标。如果“第三方测评”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中立立场,用事实说话,自然会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可事实上,“第三方测评”却是无法保持该有的立场,因此,“第三方测评”,也需要优胜劣汰。
“第三方测评”是非官方的,可以看作是官方的补充,因为保持客观公正,也容易受到消费者的信任。许多消费者是很信赖“第三方测评”的,甚至将其作为“消费指南”。“第三方测评”一旦变质,就会误导消费者,损害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方测评”需要优胜劣汰。首先,相关职能部门要设置行业准入门槛,不是谁都可以充当“第三方测评”,要具有一定的资质;其次,要进行全方位监督,防止出现异化行为;再次,要设置“黑白名单”,对于违规的“第三方测评”要进行处罚,要扣除一定的分数,一旦被扣的分数到规定的分数,要求其退出;最后需要加入消费者监管力量。只有对“第三方测评”进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才能让“第三方测评”最大程度上获得消费者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