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小汤山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王一书在门诊时发现,近年来,肥胖的患者越来越多了。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秀珍也曾听专家介绍,门诊遇到4岁的小女孩体重39公斤,10岁的小女孩体重达80公斤。专家们提起门诊的经历,都非常担忧。(3月7日《中国青年报》)
两位政协委员的见闻已经道明了儿童肥胖问题的严重性,而在我们的身边“小胖子”也随处可见,且愈发呈低龄化趋势。
据国家卫健委2020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经超过50%,6~17岁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已达到10%。这份报告预计,若不加以遏制,到2030年,超重、肥胖患病率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将达到31.8%,学龄前儿童将达15.6%。
肥胖问题的出现与加剧,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都是巨大伤害。一方面肥胖会加重身体及多种器官的负担,同时还可能导致并发性疾病;另一方面,身体肥胖的儿童在学校、社会还可能遭到嘲笑或歧视,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儿童肥胖问题的加剧,除遗传、环境等诱因外,饮食不当、营养过剩是公认的“罪魁祸首”,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儿童监护人错误的营养健康观念导致的。在很多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眼中,胖不仅不是健康问题,反而是身体强壮、长辈带得好的表现,于是孩子不加节制被投喂、体育锻炼被忽视,导致本应在萌芽阶段就该被重视与抑制的肥胖问题被忽视,最终愈演愈烈。
为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必须对儿童肥胖问题加以重视。这有赖于家长及时转变不合时宜的错误育儿观念,加强对孩子肥胖问题的重视、发现与及时就医治疗,卫健部门也应在儿童肥胖临床诊疗和防治指南上进一步完善,为儿童肥胖防治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避免身边的“小胖子”演变成健康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