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我爸妈经常问我学习情况,我感觉压力特别大。”“家人对你的关心是温暖的,不是在给你压力,这是一家人风雨同舟的幸福。”近日,通过每天与“邻里学长”罗国正微信聊天,山东曲阜一中的高三学生刘若冰总感到暖暖的。今年寒假,曲阜市启动“筑梦高校,携手前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在鲁城街道开展首批试点,为120名高中生找到合适的“邻里学长”,建立起一对一结对联系。(2月19日《光明日报》)
学长一般是对高年级学生的敬称,在学弟学妹意志消沉时,可以温言慰藉,使之重新充满力量;在学弟学妹为学业迷茫时,给他们指点迷津,无异于“指路明灯”。
正因如此,目前我国有许多大学都注重构建“学长制”管理育人模式,选拔品学兼优、积极乐观、主动热情、乐于助人的学长,去帮扶学弟学妹。而像曲阜市鲁城街道那样,开展“筑梦高校,携手前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有需求的高中生配备志愿服务意愿的“邻里学长”,无疑是值得肯定、借鉴、推广的好事。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有压力就会有心理困扰和焦虑问题。而高中生缓解压力既要靠自我调整,也需借助外力——找人咨询或倾述。找老师、家人,很难说出心里话;找心理咨询老师又不那么便捷;而离家近、学有所成、志趣又相投的“邻里学长”,则不失为一种优选。
除了缓解压力、疏导心理,“邻里学长”的学习交流、精神激励作用更明显。据报道,鲁城街道南池社区组织社区里的高校“学霸”和高中生围坐一堂,现场答疑解惑,让一些高中生掌握了一些独特的学习方法,破解了难题、偏题、怪题,提高了学习效率。对社区里的大学生来说,做“邻里学长”无疑是难得的社会实践,相当于就在社区助学支教。期待“邻里学长”这种温暖的守望,成为所有社区的标配。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