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今非昔比 山水相城展新颜
2023年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淮北:今非昔比 山水相城展新颜

记者 叶佳超 文/图
企业产品储存
绿金湖公园
企业生产车间
 

从采煤塌陷区到城市公园,从产业单一到铝基高地,从传统农耕到适度规模新农业……2月10日至11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集中采访团走进淮北市,见证这座“因煤而生”城市焕发出新容颜。

环境美了

昔日塌陷区 如今生态地

“有山有水,好一派秀丽风光!”站立在湖心的圆梦岛上,瞭望远处,尽是清风微拂,绿意为伴。2月10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淮北市绿金湖国家湿地公园。

登上圆梦岛,碧绿的湖水随风荡漾,沿岸的生态欣欣向荣,前来的市民享受生态修复带来的美好体验。微风吹拂,群鸟嬉戏,水光一色,在湖心岛环眺四周是青山绿水。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房屋坍塌、污水横流的采煤塌陷区。

绿金湖是目前淮北市区最大的湖泊,源于煤矿采煤所形成的采空区,是地下水上升、聚集降雨和汇集地表水形成的人工塌陷湖泊。经过治理后,因采煤下沉塌陷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修复,脏乱黑臭的采煤沉陷地已变成了水清岸绿天蓝的湿地公园,成为游客游玩赏景的打卡地。

如今,治理后的绿金湖将逐步打造成以城市绿心为主题,集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中央公园,连同南湖、乾隆湖、碳谷湖、古乐湖、朔西湖形成别具一格的“六湖连珠”城市特色风貌。

“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近年来,淮北市不断探索治理路径,截至2022年底,全市治理采煤沉陷区面积约21.9万亩,治理率达51.5%,全市总塌陷面积约42.5万亩,总投入资金约157亿元。

泉山是位于淮北市老城区与东部新城的联通点,是城市的形象片。“过去这里由于过度开采后,采石宕口附近满目疮痍,山体裸露,地形地貌破坏严重。”2月10日,记者来到了淮北市烈山区泉山(大山头)治理区,该区常务副区长李响告诉记者,该采石宕口南北长1.9千米,上世纪的无序开采让这片山体损毁严重,被毁面积超过32万平方米。

据了解,为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修复改善矿山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对损毁土地进行绿化美化,淮北市因地制宜地栽植雪松、黄林等各类树木50余种近3万株,其中山项补植区采取“七步造林法”是在石质山造林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被确定为安徽省地方标准并在全国推广。此外,依托修复后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地形地热打造不同形态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产业优了

聚焦产业集群 铸造铝基高地

过去的淮北,因煤而兴,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如今的淮北,向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聚焦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近年来,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严峻挑战,淮北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理念,全力构建“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型产业,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在动力电池、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布局电池铝箔市场成为不少铝加工企业的选择。这一方面,安徽濉溪经开区产业突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铝工业基础,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抢抓发展战略机遇,重点打造铝基金属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新能源动力电池箔、军用铝基新材料、高端铝型材、特种再生铝合金四大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位于安徽濉溪经开区安徽中基电池箔科技有限公司,全力加足马力赶工赶产。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今年公司电池箔订单量稳步增长,产品供不应求”。采访中,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主营产品为铝板带和电池箔两大板块。为持续扩大产能,总投资近30亿元的年产10万吨动力及储能电池箔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全部建成投产。

另外,淮北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多措并举,助企纾困。“把企业事当自家事,把企业家当自家人。”集中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等问题,多措并举补短板、抓整改、促提升,给各类市场主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着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不断提升。

农民富了

探索乡村改革 绘制振兴蓝图

淮北是我省产粮大市,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来,淮北市针对“细碎化”小田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难题,在濉溪县五沟镇试点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村民互换并块,将“一户多块田”变为“一户一块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实施规模化经营,有效解决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问题,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善治。

值得一提是,当地坚持发挥党建引领,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发自觉自愿、原承包面积和人口不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不变、因地制宜稳妥推进”的五个原则,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濉溪县五沟镇21个村累计完成“一户一块田”近70000亩。改革后土地一方面有利于机械化、科学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避免土地浪费,通过沟、路、边角地整治,增加耕地面积,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五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户一块田”改革可实现多方共赢,农户可通过自有土地流转、集体土地分红、在外务工实现三受益,村集体可通过集体土地分红、托管服务费受益,企业可通过集约化、科学化经营受益,政府可通过农业生产产业链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受益。

庙前村是这里最早一批试点的村庄,以小田并大田,推动一家一户经营模式向适度规模经营模式转变,同时发展设施农业、特色产业、农业观光旅游,壮大了集体经济,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去年村集体收入约达120万元,村民年亩均增收4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

下一步,濉溪县五沟镇将进一步推进“一户一块田”和“一村一块田”改革,结合农业生产“大托管”推广示范,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