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游客刘女士于1月28日在湖北咸宁药姑山古瑶村景区游玩时,不慎将手机掉入700米深的峡谷溪水中。由于手机上有很多重要资料,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求助景区,而景区工作人员调来了抽水机和发电机,经过8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手机终被找回。针对此事,有网友质疑,游客是否有特殊身份?景区抽水数小时捞手机是否值得?(2月5日央广网)
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的争议,有人为景区的做法点赞,也有人提出浪费公共资源的质疑。当事游客的手机不慎掉进峡谷溪水中,本是她自身的过错,“买单人”也应是她自己。景区作为服务管理者,“仗义出手”帮助当事游客打捞手机,这只是“情分”,而并非“本分”。而打捞起游客丢失的手机,花费了8个小时抽干峡谷溪水,可能浪费了较大的人力财力,这样做就显得有所不值。
网友的质疑不无道理,景区要更好服务游客,也要权衡好利弊,而不能“无底线”帮忙,有必要充分评估自身的人力物力,不能超出了能力范围,而应在能力范围内进行帮助。当然,具体到景区抽水数小时捞手机这件事上,只要景区没有浪费公共资源,力所能及地帮助游客打捞手机,就值得肯定。另外,景区抽水数小时捞手机,更可贵的是体现出了景区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据了解,涉事景区一直重视服务,如在日常工作方面就有相应的奖励机制,比如对游客服务好的员工,每周例会也会提出表扬,甚至发放一定的奖金。为了帮助游客找回手机,景区抽干了峡谷溪水,也就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而据涉事游客称,她掉进水里的手机中有很多重要资料,这个手机对她很重要。
所以,就算在人力、财力等方面有所损失,帮助游客打捞起了手机,赢得了游客的赞誉,有助于塑造良好景区形象,当事景区会“算账”,他们并不“亏”,这算的不是“经济账”,而是“人心账”。
景区抽干溪水为游客捞手机,具体的做法不宜简单效仿、复制,但这种做法透露出的坚持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却值得点赞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