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的时候,一天面试了3家,但都因为年龄被拒了。”春节过后,来自长春的杨立华再次加入求职大军。去年11月开始,杨立华一直在找工作,但在投简历和面试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公司都把招聘年龄限制在30岁以内,37岁的他因为“超龄”吃了不少闭门羹。(2月6日《工人日报》)
正值春招时段,在多个招聘平台上都可以看到,有不少企业将30岁作为招聘年龄上限。长春某村镇银行招聘零售客户经理,要求年龄30周岁(含)以下;上海某信息技术公司招聘人事专员,要求年龄30岁以下;济南某数字科技公司招聘行政助理,要求年龄30岁以下……
“年龄是个宝”。不可否认,对于职场来说,年龄大了确实存在一些劣势。然而,这所谓的年龄大了,却不能一再“缩水”,从曾经的“4050”,到“职场35岁中年危机”,现在是30岁就成为职场的门槛了。这职场的年龄门槛,怎么就越来越高呢?
一般来说,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年龄是22岁,如果再读个研,也就25岁了。如此说来,即便对于求学一帆风顺的大学生来说,也就是只有5年的求职时间。过了这五年,就会遇到提前的职场中年危机了。
职场“年龄门槛”也是一种歧视,是违法行为。对劳动者而言有失公平,不利于其职业长远发展。对企业而言,这样的歧视性用工也同样是利弊相生的。他可能会将真正有能力的劳动力挡在企业门外,在人口红利趋减、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一旦劳动者无法顺利进入职场,会减少劳动力供给,导致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上涨。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拆掉招聘的“年龄门槛”,法律就应该硬起来。不仅是年龄歧视,对于其他歧视,也都应以法律的威力予以惩处,以儆效尤。对于行政、事业、国有企业来说,应该做好表率作用。再次,还要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通过职业培训、社保补贴等方式,引导用人单位在用人和招聘时不再有年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