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知道玩手机”“行李箱能不能收一收”的唠叨还在耳边;年前的归心似箭、等待的望眼欲穿……这些情绪也尚未走远;充电器一拔,行李箱一合,转眼又到开工时。塞满的后备箱,不愿离去的送别身影,不善言辞的家人总是“句句不提爱,句句全是爱”。年过完了,也要记得常回家看看。(1月29日央视网)
“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话是对节后亲人离别的真实写照。年过完了,晚辈们离开了,空巢老人又回到独守“空巢”的状态。另外,春节儿孙回家过节,不少老人太过高兴,忙前忙后节后累出病的更不在少数。
每逢春节,人们更关注那些“恐归族”,诸如春运压力、过年开支、盘问收入、酒局鏖战、父母逼婚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子女“恐归”的借口,也成为人们同情和理解“恐归族”的理由。然而,人们却忽略了春节期间空巢老人的境况和感受。殊不知,子女回家过年,在给父母带来惊喜和快乐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家务压力和精神负担。亲人团聚是春节永恒的主题,但父母因过年“受伤”,让春节的欢乐成分大打折扣,甚至背离了亲人团聚的美好初衷。
诚然,社会上的关爱能让老人备感幸福,但老人们最需要的还是儿女的亲情爱护,而亲情爱护不仅仅表现在对父母的物质生活保障上。要知道,老人们由于年龄、身体的原因,出门少,接触人也不多,有些老人整天对着电视看,有些老人躺在床上发呆。由于长期感到寂寞又不能排解,不少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每逢节假日,老人们尤其感到孤独和无助。
因此,年过完了,也要常回家看看。我们在保障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的同时,更应注重对他们的“精神赡养”。子女回家过年,除了遵从亲人团聚的习俗之外,更多的是向父母尽孝。而尽孝主要表现在:将父母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亲手为他们准备几顿丰盛可口的年饭;多与父母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陪父母去医院检查身体,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这些都能让老人们心情舒畅,排解孤独寂寞。所以,在新春佳节,除了要营造一种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之外,子女们更要常回家看看,因为这才是送给老人们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