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使得人们风险偏好降低,储蓄成为很多人的第一选择,进而造成了中国居民超额储蓄明显上升的情况。日前,人民银行发布最新的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
根据数据,2019年至2021年间,我国居民年增存款10万亿元左右,在此之前则年增5万亿元左右。“超额储蓄”就是指这种新增储蓄显著高于以往状态的储蓄。
造成“超额储蓄”除了疫情压制消费,以及居民希望增加存款以备应对生活工作有可能遇到的意外与危机之外,房地产的低迷也是原因之一。中国居民的财富曾经60%以上集中在房地产上,然而近年来居民购房热情减退,地产链表现不佳,虽然已经采取多种手段,采用多种政策纾解房地产风险,但政策的传导尚需一段时间。另外,去年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也是导致投资者风险厌恶的直接原因之一。
储蓄变多,有利也有弊。居民存款的持续增加,一方面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居民对于未来预期的转弱,特别是居民存款的过多增加,也抑制了消费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组合拳,扭转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将是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释放消费需求,根本上在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及能力。稳定且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是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改善消费环境、培育中高端消费增长点、扩大汽车等耐用品消费,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全覆盖且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上,只有在满足养老、教育、医疗等需求的基础上,居民消费才能真正没了后顾之忧。
麦肯锡近期发布的预测报告也指出,中国的消费势头有望在2023年开始复苏,日益富裕的中国消费者具有的较强韧性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动能。
随着从政策到认知的全面变化,“重启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新命题。而疫情影响导致的经济衰退以及信心低迷对于资本市场的抑制也将消散,基本面的改善将直接拉动经济,这段经济动能偏弱的时期将会过去。而蓄积起来的超额储蓄也将顺势流向消费与投资,正如2008~2009年之后,就迎来了连续的牛市,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一旦提高,那么超额储蓄也就成为“超级动力”,推动经济马车的加速运转。
总体看,今年“超额储蓄”继续上行的空间已十分有限,随着疫情冲击高峰的退去,经济活动将逐步恢复,“超额消费”落地也将具备更多有利条件。不过,与投资相比,消费是一个与居民收入息息相关的慢变量,还需要从改善收入预期、拓展收入来源等关键着力点入手,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