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下午,安徽省新闻办召开2022年安徽自贸区建设情况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2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进出口1861.9亿元、增长2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66亿元、增长2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9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6.7亿美元;新增注册企业1.6万家、增长2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2.9个百分点。两年来,已探索形成了124项制度创新成果,经评估有18项为全国首创;总体方案(2020年-2025年)需完成的112项试点任务已落地见效102项,预计提前两年完成全部试点任务。
合肥国际货运航线增至7条
据悉,安徽自贸区重点围绕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加快推进便利化自由化改革。贸易便利度大幅提升。全国首创跨境电商保税零售进口退货管理新模式、竹木草出口检验新模式,大幅提升通关效率。探索完成新型易货贸易首单试点,率先建立“试点企业+试点商品”“双白名单”制度。完成芜湖港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为荷兰航运公司首单国际航行船舶加注。开通合肥首条对欧盟固定货运航线(合肥-阿姆斯特丹),合肥国际货运航线增至7条(合肥至伦敦、洛杉矶、芝加哥、大阪、仁川、阿姆斯特丹、亨茨维尔)。开通中欧班列113条国际线路、覆盖18个国家,基本实现对欧洲的全覆盖。深化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功能叠加,合肥片区综保区提升至全国第11位,芜湖片区综保区进出口增长34%,蚌埠片区市场采购贸易额增长1.8倍。
同时,推动首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落地芜湖,总规模4亿元,其中外资3000万美元。推动长三角区域首单专精特新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合肥发行,助力企业融资1.3亿元。推动首单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华夏合肥高新REITs)获批注册,发行规模13.7亿元。建立科创企业贷投批量联动模式,试点银行授信额4.1亿元。推动国家外汇便利化6项试点扩面增效,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492笔、涉及金额6.3亿美元。
一批新技术、新场景落户自贸区
“2022年我省自贸区围绕主导产业开放创新需求,推出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的76项创新举措。”会上,省商务厅厅长方旭日介绍道。
科创成果转化推动大众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研发测试场(合肥)、全国首家肿瘤原代细胞“活体”生物样本库(中科普瑞昇)、首个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本源量子)、首个无人配送车场景(合肥)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落户自贸试验区。同时提升国际人才“一网通办”功能,建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累计引进127名高层次人才。
此外,依托合肥科大硅谷、中科大科技商学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国际人才城等平台,推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等试点,多路径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依托芜湖智能网联产业研究院、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平台,探索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加快推动片区主导产业集聚。依托蚌埠市场采购贸易等平台,探索推进市场采购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等新模式,推动对外贸易新业态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