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共商安徽发展大计
2023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建言献策,共商安徽发展大计
——省政协委员作大会专题发言
记者 秦缘/文 高斌 张倩莹/图
 

1月12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安徽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作专题发言,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什么?

省政协委员范立新

深化我省“亩均论英雄”改革

2021年11月,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我省启动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现已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评价全覆盖,取得阶段性改革成效。但目前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从知“一域”到清“全局”,还有较大差距,评价范围仍相对较窄,评价体系仍需优化,应用手段仍需丰富。

为此范立新委员建议,尽快明确实现二产、三产规上企业亩均综合评价全覆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是启动用地达一定规模的规下工业企业评价工作,通过评价精准识别具备“小升规”条件的成长性企业,壮大我省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二是聚焦汽车、家电、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设置更精准、更符合行业特性的指标体系,遴选出亩均效益行业领跑企业,后期在专项产业政策中予以应用,带动重点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三是尽快从工业向服务业、开发园区拓展。基于前期评价中积累的经验,适时启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等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开展分县域、分园区的亩均综合评价。

同时他还建议,更加科学地优化“指标确定、取数核数、统筹评价”全流程,精准画像、摸清“家底”。一是评价指标体系要更加多维。逐步推动将亩均增加值、亩均利润、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更直观反映发展核心指标,引导企业更加重视降碳减污。二是评价取数标准要更统一。对现阶段最核心的用地面积核定,建议自然资源部门进一步规范综合评价方法,如针对“一地多企”“一企多地”、出租租赁等用地界定问题,探索采用“地企双评”“地主”评价法等。三是评价识别周期要更科学。规避因市场波动对企业短期经营数据影响,在更长周期里去评价识别企业,如2023年指标取数时,可与2022年数据进行两年加权计算,更加精准鉴别出经营稳定、效益持续向好的“真英雄”。

省政协委员张焕明

加强创新型人才招引政策供给

相比沪苏浙,我省在政府财力、创业环境等方面不具备优势,面对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人才流动频率不断提高,如何长期留住人才,面临着现实挑战。为此张焕明委员建议,加强创新型人才招引政策供给。实施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组织编制“十四五”安徽创新型人才招引规划。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设立安徽招才引智网,打造招才引智云平台,发布我省创新型人才引进政策、创新型产业扶持措施、创新型岗位需求和创新型合作项目。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建立“一站式”人才绿色通道和综合“一对一”服务通道,为创新型人才提供高效快捷的招引服务。

同时,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创新型人才需求清单,设立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依托校政企共建模式,实施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的订单式培养计划,搭建创新型人才市场,开展定向服务。依托“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各类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在重大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中,识别和培养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建立创新型人才信息库,实行备案管理。打造人才、技术、项目交流对接平台,按创新型人才需求清单选聘急需人才,提高人才与创新产业的耦合度。构建“海纳英才、资本接力、深度孵化、落地服务、产融赋能”的创新创业全生态链服务模式,发挥创新型人才在我省“铜墙铁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芯屏器合”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发展、“大智移云”数字经济加快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与企业搭建共促发展的优质平台。围绕重大创新领域和关键创新任务高标准配置优秀人才,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创新团队,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省政协委员高晓谋

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这对形成健康的政治生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高晓谋委员建议,首先要旗帜鲜明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安徽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8%的GDP、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力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要大张旗鼓宣传这些重大成就,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开设民营经济专题课程,组织赴民营企业实地教学,邀请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上台授课,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用更完善的制度让企业更“安心”,用更贴心的服务让企业更“舒心”,用更优的环境让企业更“倾心”。其次健全完善政商关系体制机制。学习浙江等地有关做法,研究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出台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厘定“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打消党政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往顾虑。进一步完善“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工作机制,将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方面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做到清而有为、亲而有度。

同时,着力补齐营商环境短板弱项。优化金融监管部门对普惠贷款的统计口径和考核模式,加大金融纾困和信贷投放力度,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开发项目贷、设备贷等多种金融产品,扩大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服务供给。强化民营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对诚信经营、守法记录良好的民营企业,在信贷融资、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倾斜。

省政协委员汪建中

打造光伏产业新优势培育安徽“双碳”经济新引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双碳”战略深度融合,催生了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业已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生力军。汪建中委员建议,要加大政策扶持。破解头部企业能耗指标、用电成本的瓶颈,支持扩产,降低成本,应用鼓励。推动南北协同。皖中聚焦光伏电池、组件、辅材,加快产业链上下游的补、强、延、增;推动皖北能源综合改革试点,用空间,聚产业。培育安徽光伏生态。突出配套强链,应用拓展;物流降本,金融扶持;聚集人才,激励创新,让制造应用协同、区域互配联动,打造“四链”融合新生态。

光伏产业技术变革快、产品迭代快、装备更新快。汪建中委员建议,顺应“三快”,今年要突出“三招”:一是招引新一代高效电池片企业。据预测,今年将迎来电池片技术升级的上行周期,N型电池将成为扩产主流路线,要组织强招;招引配套企业,鼓励“链主”型企业围绕电池片、组件,吸引胶膜、边框、浆料等辅材企业,落地周边、错位发展;招引装备企业,推动智能设备、新型装备、机加工一体化,提高“皖美智造”的光伏话语权。二是研究关键技术。目前,全省有106家省级以上的新能源科创平台。要用好这些平台,支持光伏头部企业在皖设立总部及研发中心,支持第三方光伏检测认证机构在皖建立分所,推动产学研检创一体化。三是激励关键人才。省级层面要在光伏高端人才供给、产教融合建设、人才良性竞争等方面,尽快出台指导意见和激励措施。梳理光伏领军学者、创新人才、科研团队清单,定向招引。对实验室建设的研发经费、人才引进等,给予补贴。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