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节已经陪我们走过了14个年头,不同于往年春晚般热闹的“过节”气氛,今年并没有盛大的双11晚会和数字大屏滚动的成交数据。相比往年,今年这个双11似乎要安静很多!而每年大家都特别关注的GMV成交额,今年各大电商平台却行动一致的选择不予披露。
第14年双11战绩如何?
淘宝在“双11”收官之后,低调地表示“稳中向好,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并无晒出具体数据。京东方面则称,今年的成绩超越行业增速,创造了新的纪录,购物用户数也再创新高。
大家非常默契,一起绝口不提GMV。
双11购物节始于2009年,淘宝将这个大家口中的“光棍节”,变成了一年一次的大型购物囤货节。
初次的尝试,就带来了用户量与成交记录的井喷,这让淘宝尝到了甜头。
当年第一届双11购物节的GMV仅为5200万元,随着电商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到2021年GMV达到了9651.2亿元,规模直逼万亿大关,可谓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然而,登峰造极后的双11,却也仿佛触及到了自己的天花板,GMV增速开始放缓,甚至逐年下降。
就拿前三年的数据来看,2019年、2020年、2021年的全网“双11”GMV增速分别为51.8%、43.3%和12.2%。
淘宝双11最初能够在全网爆火,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成功实现了对消费者的“低价”利诱。
不过,多年过去,双11似乎正在逐渐失去“最低价”的优待权。
除了双11,一年之中的电商节也逐渐增多,间隔时间也越来越近,以时间命名的双12、618、818、919、年货节都成了电商大促节点。
但阿里还是不满足,又造了各种细分品类的电商节,比如家装节、汽车节、亲子节、女王节。
如此以来,曾经物以稀为贵的双11大促不再是消费者们唯一的选择,吸引力开始逐年减弱也在意料之中。 尽管今年如此卖力的力挽狂澜,天猫双11却也再难复刻当年的辉煌。
这背后,究竟是谁偷走了顾客呢?
淘宝双11 正在失去最低价
在大家的印象中,淘宝往年的各届双11都伴随着各种烧脑优惠的营销套路,消费者戏称其为“题海战术”。
打折券、满减、预售、付尾款等玩法让人眼花缭乱,定闹钟熬夜到零点抢购也成为大家的惯性操作,如果网速和手速不给力还会让希望落空。所以一到双11,全民开始又兴奋又紧张。
然而多年过去,消费者在双11大促中深感疲惫,逐渐变得越来越理性和谨慎,因此越来越难被套路了。
每年都有一些品牌因为套路消费者而被爆黑料,今年也不例外,资生堂、波司登、优衣库、欧莱雅、Lululemon等知名品牌均在列。
这次被骂得最惨的要属资生堂,因产品“最低价”的设置问题一度要被李佳琦和消费者同时拉入黑名单。
除了直播间价格乱象,更有品牌方玩起了“先涨价后降价”的游戏。相关爆料称,上海李女士早在9月份就看中了波司登一款羽绒服,当时的券后价是979.28元。
本想着双11能享受全年最大优惠力度,出乎意料的是,双十一预售期间这款羽绒服先涨至1349元,再给出券后价979元。这样一波操作下来,双11仅比平时便宜仅0.28元。
对于商家们的这些套路,消费者表示无法接受,甚至由粉转黑从此将品牌拉入自己的购物黑名单。
多年以来,平台联手品牌们的玩法越来越眼花缭乱,消费者们对最低价普遍有存疑状态,自然会变得越来越理性和谨慎。
这与大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如今的线上电商购物平台已不再只是淘系一家独大,京东、唯品会、拼多多、苏宁易购等选手纷纷崛起。
除了电商平台对手,短视频平台 、小程序商城、线下各大商场、品牌自营直播间都加入了双11混战抢客。
电商求变 多平台直播激战
电商直播作为淘宝狠抓的一根救命稻草,今年双11重头戏非它莫属。
淘宝想通过直播扳回一局,这就自然少不了争抢头部主播。
然而曾经的“一姐”薇娅缺席,“一哥”李佳琦身负重担挑起大梁,淘宝对于优质头部主播的需求明显很迫切,于是淘宝来了个大动作,直接搅动全网主播资源的大流动。
今年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各大平台的主播们纷纷串场,阿里、抖音、快手、视频号之间互挖对方“墙脚”。
双11前夕,一些头部主播开始提前进驻淘宝,其中不乏从抖音火起来的罗永浩、刘畊宏、张柏芝、俞敏洪,而疯狂小杨哥也去了腾讯旗下的视频号开直播。
目前,抖音的头部直播MCN机构纷纷入淘,比如呼声很高的交个朋友、遥望网络、无忧传媒、东方甄选。这些机构并非一时兴起来双11凑热闹,而是想扎根淘系直播打长期战。
据相关数据,在10月31日淘宝双11开卖首小时,淘宝直播场观同比增速600%。
双11期间,共有62个淘宝直播间成交额破亿元,632个淘宝直播间成交额在千万元以上。
电商节应回归购物本质
而随着00后、90后开始成为新一代消费主力军,消费者的文化水平层次在提升,鉴物能力也自然跟着提升。告别“闭眼冲”,年轻人是懂购物的。即使是面对煽动性极强的直播间,也要足够“省”才能打动他们下单。另一方面,疫情反复会导致一些家庭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也面临较大压力,消费观念转变是必然。有段子这样说到,“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双11任性剁手购物已成往事,如今买实用的必需品才是王道。
不再玩深坑套路的双11,对于消费者和商家来说其实是一种共赢。消费者们不再盲目买买买,然后又后悔“剁手”,后期大量退货,而是理性按需购买。
未来,双11会消失吗?不见得会消失,但是它会“大变身”,甚至不断进化成新的物种。
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双11正成为一个拐点,经过十多年的蜕变,如今的双11才终于迎来“从流量到留量 ”质变飞跃的阶段。无论是淘宝天猫、京东、抖音这些电商平台,还是大大小小的品牌商家们,唯有从关注成交量GMV的怪圈中挣扎出来,才能真正将整个电商产业向前推进一步。
毕竟,好看的GMV数据不过是光鲜亮丽的外表而已,好看却并不一定能解生存面的饥饿与温饱。盯着双11晚会巨屏上蹭蹭上涨的GMV的快感,对于平台和品牌来说不过是一种自嗨。
当潮水褪去,究竟是谁在裸泳,时间会给出答案。 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