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逼员工离职,不能任其妄为!
三件小事将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
孕期多次遭家暴,必须严惩施暴者!
“面子”诚可贵,“里子”价更高
“精准免检”也是精准防控
下一篇4 2022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企业逼员工离职,不能任其妄为!

王军荣
倒逼 王恒/漫画
 

整个办公室里,所有人的椅子都是正常的办公椅,只有其中一个位置的座椅被换成了红色塑料凳;坐在这个座位的员工,被要求在原有工作之外,不仅要承担其他员工的一些工作任务,还被安排清理一周的厕所和垃圾……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其所在公司老板用各种方式逼迫一位同事离职。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企业逼人离职的情况并不少见,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大幅降薪、调离岗位、变更工作地点、安排过重的工作任务等。(11月29日《法治日报》)

企业逼人离职的情况并不少见,逼人的手段层出不穷,逼人的样子很难看,但从现实来看,往往有效,一些员工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离职,带走的是满满的愤恨,该赔偿的钱却是一分也没有。企业逼员工离职,该划上句号了。

企业逼迫员工离职,其目的在于回避相关法律规定的企业辞退员工应该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企业逼迫员工离职的做法,看似节省了成本,是“高明”招术,但实际上对员工伤害极大,也会让在职的员工寒心,不知道这“招术”什么时候会用到自己身上,如此,员工还能安心工作吗?这么做,更是一种违法行为,不能任其妄为。

企业逼员工离职如何才能划上句号?其一,完善法律。我国目前的劳动法律法规中的确缺少对企业逼人离职行为的规制手段。对于安排过重的工作任务、怂恿同事孤立疏远等情况,劳动者很难举证。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法的制度,还应考虑举证责任方面的调整。其二,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比如设定罚款,列入“黑名单”等等,使得企业不敢轻易尝试。其三,减少员工维权成本,降低维权难度。其四,监管部门应该积极主动介入,成为员工的“主心骨”。

企业逼员工离职,或许是出于无奈,或许是企业遇到了难关,可尽管如此,也不是逼员工离职的理由,企业逼员工离职要主动划上句号。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