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晚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银行齐发公告,披露了今年支持实体经济和前三季度信贷投放情况。
根据公告披露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六大国有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超9.5万亿元,其中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加2.2万亿元,建行人民币贷款增加2.1万亿元,中行客户贷款增加1.69万亿元,农行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元,交行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6444亿元,邮储银行客户贷款总额增加6977.7亿元。
“稳增长政策下大行发挥‘头雁’作用,预计全年社融平稳增长,后续观察经济内生动能修复。从资产投放的维度看,今年的基建和制造业强省的制造业投放的规模确定性会更强。从定价的维度看,服务中小企业的银行,对客群的议价能力也会更强。”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分析认为。
国有大行发挥“头雁”作用
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六大行贷款增加量占比超过50%;而多增部分占比更高,披露数据的4家大行多增共11149.75亿元,占比超80%。
“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4万亿,六大行贡献度提升至55%(前三季度约为53%)。在基建托底的大背景下,国有大行参与度逐步提升。”戴志锋表示。
从整体贷款投放结构来看,制造业、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是主要投向,增速较高。制造业贷款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余额增速分别为37.5%、32%、约18%;绿色贷款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增速分别为34.0%、32%、超20%(余额超2.5万亿,其他渠道披露)、36%、超25%;普惠小微贷款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余额增速分别为37.6%、22%、35%。
与此同时,各家银行也结合其自身优势、特色公布了其他方面的相关信息:工商银行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1.6万亿元,增幅达到59.2%;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100亿元(上半年增加927.34亿元);农业银行县域新增贷款超9000亿元;中国银行境内机构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约2.6万亿美元、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超7.6万亿元;交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5.18%、“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以及科技金融授信客户增速较高;邮储银行个人小额贷款余额1.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05.05亿元。
基建、制造业将继续支撑经济大盘
对于四季度贷款投放,预计六大行仍是信贷投放主力,配合各类稳增长政策对社融增长起到支撑。多家银行在公告中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行稳致远贡献金融力量。
“后面还有4个月,我们判断这种信贷增长幅度的态势,即超过去年同期的信贷投放量这种态势,大概率是能够延续的。”早在8月底,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在曾该行年中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贷款投向上,基建、制造业等领域预计仍是发力重点。以制造业为例,金融管理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在今年前7月已经投放1.7万亿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基础上,8月至12月再新增1至1.5万亿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为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实需求、提振市场信心,9月底央行还设立了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
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分两批设立6000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政策性银行投放,商业银行做好配套融资。农业发展银行日前披露,于10月12日全面完成2459亿元的投放,支持基础设施领域项目1677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近3万亿元;进出口银行披露,截至10月12日进银基础设施基金已完成684亿元基金投放任务,支持114个重大项目,带动项目总投资近万亿元。
商业银行方面,建设银行聚焦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重点领域,两批基础设施基金授信总额达2816亿元,确保基金项目配套融资有效推进;截至9月26日光大银行已投放6笔国家重大项目配套融资,投放金额超亿元,已批复授信17笔,总金额100余亿元。
“结合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及各项政策部署看,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扩张有望对四季度信贷和社融增速继续形成有力支撑,有助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据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