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会选出14个人权理事会成员
乌克兰遭袭,北约急增援 武器库存还剩几成?
法国“油荒”持续数周 政府准备干预
以色列与黎巴嫩宣布 达成海上划界协议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乌克兰遭袭,北约急增援 武器库存还剩几成?

 

据中新社 随着防空警报几度响起,当地时间10月10日至11日,俄罗斯接连两天对乌克兰境内军事目标,多点发动导弹打击。

局势快速升级,北约国家纷纷表态增援,但与此同时,多国发现,本国武器库存已告急,要补齐库存,可能得好几年……

乌弱点暴露,确定增援优先项

由于克里米亚大桥近日遭袭,俄罗斯的报复意味相当强烈。俄总统普京指出,俄方对乌陆海空能源、军事指挥和通信设施,进行了大规模高精度远程打击。普京警告,如基辅继续对俄实施“恐怖袭击”,莫斯科将严厉回应。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观点分析,从俄方的打击行动可以发现,缺乏防空系统,是基辅的主要弱点之一。这将越来越迫使其做出选择:是部署稀缺的防空系统以保护平民,还是利用它们推进反攻。

当地时间11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乌总统泽连斯基通话,许诺对乌输送“用于捍卫国家所需的一切”,包括“先进防空系统”。泽连斯基其后发帖称,乌美军事领域合作的“最优先事项”,就是防空系统。

另一边,近日在布拉格举行的欧盟非正式峰会上,欧洲领导人也原则上商定,提供更多资金军援乌克兰。目前为止,欧盟已对乌提供价值25亿欧元的武器。

默默加快军援,仍有所保留

对乌军援方面,美国步子迈得最大。2月以来,美国为乌提供了超168亿美元的安全援助。9月底及10月初,五角大楼表示,将在两月内对乌提供先进的地对空导弹系统,拜登也签署了124亿美元对乌新援助法案。

据美国政府文件,2022年前4个月,美国国务院就已为3亿美元的非政府层面对乌供武费用开了“绿灯”。相比之下,2021财年,美国务院批准的该类交易金额仅为1500万美元。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乌局势变化后,拜登政府“默默加快了武器审批速度,将为期一周的批准程序缩短到了几小时”。美国务院还加快了新武器供应商的注册进程。

德国政府也加快速度,决定向乌交付一套Iris-T SLM防空系统,已开始上路运输,2023年再交付三套。但与此同时,德国国防部也担心,所运武器可能遭拦截、击毁,还涉及到要花时间训练乌军使用等问题。

实际上,美、德两国对乌军援,并非毫无保留。

俄方发起此次打击前,美国《政客》网站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坦克是基辅最想要的武器”,尤其是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德国的“猎豹”主战坦克。但面对乌方请求,美、德“在拖延回应”。

美国陆军前驻欧洲司令霍奇斯指出,M1坦克油耗高、需操作培训,后勤运输也存在问题;另一名分析人士则称,“猎豹”坦克在性能上与苏联制坦克更相似、油耗更少,但柏林一再回绝基辅。

对此,德国防长兰布雷希特解释称,目前还没有国家向乌供应了步兵战车或西方制造的作战坦克。德国已与北约盟友商量好,“不单方面采取行动”。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那些已送往乌克兰的武器,情况如何?9月下旬,美国向乌提供了高机动性火炮火箭系统“海马斯”,目前乌有16套该系统发射器。

但曾参与美政府武器采购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坎西安称,美国将原本用于应对意外威胁的“海马斯”储备弹药送到乌后,可能几个月就会用完,并将“没有替代品”。一名美国防部官员8月底时还指出,美军155毫米战斗弹药库存已低至“令人不安”的水平。

彭博社报道,向乌提供武器的一些北约成员国库存短缺,要求军火企业加快增产,一方面“帮助乌克兰”,另一方面补充各自库存,以应对“加剧的紧张局势”。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近期曾呼吁各北约成员国继续尽快补充武器储备。但是,坎西安认为,库存要恢复到乌局势大变前的水平,需要“好几年”。

就连美国这个“地主”也没“余粮”了,有些国家更是打起“退堂鼓”。9月底,新西兰防长埃纳雷就表示,乌方在军事支持方面的需求,与新西兰国防工业能力不符,“新西兰没有乌克兰希望得到的东西”。

而随着冬季日渐逼近,乌军所需的20万套防寒野战帐篷和保暖冬装,北约国家也无法足量交付……

11日,俄驻美大使安东诺夫称,美国及其盟友持续向基辅输送武器,已快“触碰到红线”。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则希望美国及其盟友意识到局势失控升级的危险,警告俄或被迫反制,“包括不对等措施”。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