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劳动课是否已“动”起来?
“飞机拜拜员”走红,他们的真实身份曝光
下一篇4 2022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星报记者探访
新学期,劳动课是否已“动”起来?

记者 祁琳
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劳动课现场
 

根据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从择菜洗菜、清洁卫生,到种植蔬菜、饲养家禽,再到使用与维护家用器具,都将成为新课标体系下,中小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劳动技能。2022年秋季新学期已经开学一个月时间,劳动课在合肥学校开展的怎么样?记者走访了一些学校,听听老师和孩子、家长的看法。

学校:九成以上学生缺乏真正亲历劳动的体验

在合肥市一小学一年级的劳动课中,9月底开展了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动,包括叠雨披和整理书包,先于班内进行选拔,然后到年级参赛。“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有个毛病,不喜欢收拾东西,玩具乱扔是常态,没想到通过劳动课的学习,她反而还教育起我来。”一位一年级的妈妈告诉记者,下班回家她随意放了一下包,女儿让她放回原处,说东西不能乱放,这是让她意想不到的。

与这位妈妈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来自合肥稻香村小学的叶妈妈,“也许是孩子好胜心强,劳动课上学习了打扫卫生,回来之后经常问我家里需不需要拖地,饭还没吃饭就主动认领擦桌子的家务。”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孩子来说,通过学校的学习,在锻炼劳动技能的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鼓励和赞赏,孩子在家庭劳动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合肥元一名城小学一位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何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他们一直在思考,也总结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据介绍,学校曾对校内的1400名学生进行“劳动状况”统计调查时发现,91%的学生缺乏真正亲历劳动的体验。

因此,元一名城小学对劳动课课程进行架构,其中“农事劳作”是最具特色的课程,下设“开心农事”“田野放歌”“快乐种植”“爱心分享”四个子课程模块。劳动创意课程群包括“小小农科院”“当代小农夫”“智慧小鲁班”等子课程;快乐生活课程群设有“生活整理”“开学活动”“志愿服务”等子课程。丰富、多元、体系化的劳动课程建设,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达成育人目标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有力的依托。

老师:要认清劳动课并不单单指“劳动”

据悉,一直以来,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依托合肥市级劳动教育工作室——彭正名师工作室,探索体系化劳动课程,也有一些独到的经验。2021年,工作室编印《劳动实践活动手册》,整套书分1~6年级共12册,将细化的劳动实践课纳入课表,并编写校本教材。校长彭正在如何开展劳动课上也有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据其介绍,在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具体的劳动课设置为两周一次,一次两个课时,根据在不同年级段,跟不同的课程相互组合,交叉进行。“譬如一年级,与轮滑课交叉,一星期上两节劳动课,下一星期就连上两节轮滑课。”这样的操作,对课时的延续性及学生上课的装备准备时间都有很好的控制。同时学校成立了劳动学科教研组,挖掘培养校内老师,专兼职结合,兼职为主,以骨干带动。目前,劳动课程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根据这些内容又有细致的划分。

采访中,彭正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就是劳动课不是一个传统的学科课程,是一个综合的育人课程,劳动并不等于农业劳动,农业劳动也并不是劳动的全部,“现在会有一些误区,认为劳动课就是去种地种菜,生产劳动只是其中一方面,更多的是要通过劳动课,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了解劳动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家校合作非常重要,彭正称,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发力,培养、指导学生提高劳动品质。

部门:2025年,形成100门劳动教育精品课程

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获悉,《合肥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已于今年出台,明确了重点任务,把准劳动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对劳动教育效果的评价,不是简单考核劳动技能,而要看重学生的思想仪式、精神品质,是否形成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品质。据悉,合肥市充分整合市内职业院校和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素质教育基地、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旅行基地等各级各类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力争到2025年认定100所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据了解,合肥市第一批市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共10所开始立项,基地建设期为1年,1年后通过验收的单位认定为市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专兼职相结合,专职聘任、校外聘请、学区共聘共享、招募家长志愿者等举措,以及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劳动模范以及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等担任劳动教育实践指导老师,建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配齐必要的专任教师,其他各学科教师要全员参与,分工协作。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同时,合肥市依托合肥市科创产业、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积极探索具有合肥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力争到2025年,形成100门劳动教育精品课程。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