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间谍充电宝”窃取公民个人隐私
遇人藏住事 遇事沉住气 生气压住火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 是不断提升自己
合力保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婚俗改革”要顺应时势与人心
下一篇4 2022年7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谨防“间谍充电宝”窃取公民个人隐私

■ 苑广阔
家贼难防 王恒/漫画
 

只需改装内置一块通信SIM卡,充电宝就能摇身一变成为“窃听器”“定位器”,随时随地实现远程监听和精准定位。《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这类严重侵犯个人隐私的“间谍充电宝”在一些电商平台销售。有卖家表示,这样的充电宝他一天能改装出几十台。(7月28日《成都商报》)

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相应的耗电量也就越来越大,各种类型的充电宝随之成了使用手机时的标配。但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只要经过简单的改装,普通的充电宝摇身一变,就成了“窃听器”和“定位器”,可以对使用者随时随地实现远程监听和精准定位。

得知这样的“秘密”,很多人不禁惊出一身冷汗:现在充电宝基本可以算得上是“贴身之物”,如果自己使用的充电宝真的被人改装,变成了“窃听器”和“定位器”,那么自己平时说了什么、去了哪里,岂不是被他人“一览无余”,毫无安全可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把手机充电宝改装成“窃听器”“定位器”的做法,在技术上十分简单,改装后的成品所售卖的价格也不是很贵,这意味着如果不尽快加以防范、打击,可能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置于未知的风险当中。

如何打击?从法律角度来看,目前,GPS定位器这类产品尚未列入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在此基础上增加麦克风收音等功能也没有相关管理规定,从而形成监管盲区。所以国家有关方面应及时把容易出问题的电子器材纳入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堵住入口环节的监管漏洞,遏制充电宝窃听等黑产发展势头。

作为个人,要想不“中招”,则需要做好两点:一是掌握鉴别“间谍充电宝”的办法,比如激活充电宝录音功能时,会存在电磁信号波动,引发信号感应灯发光,所以只要找来信号感应灯,就能发现问题;二是轻易不要出借自己的充电宝,也不要轻易接受别人赠送的充电宝,同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充电宝。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