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 2022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来之不易,是人们对这份成绩单的评价。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
回望上半年,从1、2月份经济超预期回暖,到3、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遭遇“倒春寒”,再到5、6月份止住下滑势头逐步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实现“V”型反弹。
这一个“V”,来之不易,也体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下半年经济能实现持续恢复吗?全年5.5%的GDP增长目标能实现吗?下半年通胀压力能抗住吗? ■ 中新财经
疫情扰动之下,上半年经济增长如何?
经济好不好,数据来说话。统计局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评价说,面对异常复杂困难局面,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生产需求边际改善,市场价格基本平稳,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总体来说还是相对稳定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表示,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说明,中央提出来的“稳住经济大盘”这个目标实现了。在超预期的因素影响下,能够实现“2.5%”的正增长,这说明我们“稳住了,站住脚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认为,二季度实现正增长,十分不易,展现了我国产业韧性和市场的潜力,经济企稳回升,稳住物价又为稳住经济大盘创造了良好的物价环境。
下半年经济能实现持续恢复吗?
大国经济有韧性。疫情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是我国经济规模依然可观,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
付凌晖表示,总的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政策效应显现,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治理能力强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当然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国内三重压力犹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持续恢复还要付出不懈努力。
“下半年美国、欧洲经济将从滞胀转入衰退,中国经济开启复苏周期,将引领全球。”经济学家任泽平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他认为,未来资本市场长期十大乐观的因素没有变。中国经济长期繁荣发展的基本逻辑没有变,即: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随着疫情扰动逐渐减弱,复工复产进程加快,积压需求集中释放,政策效应持续发挥,经济增速正向潜在增长水平恢复。预计三季度GDP有望回升到5%左右的水平。
全年5.5%GDP增长目标能实现吗?
关于全年目标,付凌晖坦言,当前,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犹存,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挑战。
“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强的特点明显,宏观政策调节工具丰富,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从下半年情况看,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进稳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我国经济有望继续回升保持在合理区间。”付凌晖指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下半年政策的着力点,一是复工,也就是统筹科学防疫和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因为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都愿意用汗水来换得自己经济和生活的恢复。二是开工,稳经济33项措施以及方方面面的基础设施投资,全面开工是最重要的。三是精准施策。
下半年通胀压力能抗住吗?
国际通胀压力整体上升,国内对于价格稳定的担忧也在上升,我国下半年能抗住通胀压力吗?
“我们正处于经济复苏的黄金期。中国经济持续改善、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并不会掣肘货币政策。” 任泽平指出。
付凌晖表示,从国际范围看,我国CPI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水平,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政策。面对国际输入性通胀,加大了国内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此外,今年夏粮丰收,保障了CPI总体稳定。
“展望全年,中国没有出现全面通胀的基础。”郭丽岩谈到,我国坚持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强刺激,这个从宏观总量、政策环境来讲对稳物价是一个良好的支撑。
郭丽岩也提到,客观而言,物价指数波动是常态,不能排除面临一些结构性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如最近较受关注的猪肉等食品上涨,但是目前来看猪肉价格短时波动和上涨对物价不会构成冲击。
任泽平团队认为,从3~4年一轮的猪周期看,当前或已进入新一轮猪周期的筑底上行期,这与产能去化时间规律相印证。预计未来价格温和上涨,但不具备快速大幅上行的条件,主因产能去化程度不深、且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叠加保供稳价措施出台,未来涨幅取决于产能去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