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劝阻同学水库游泳也是一种“见义智为”
横向生态补偿,为河流整治树立了标杆
成年人的清醒: 一半是懂了,一半是算了
愿你我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合力防范毕业生求职“踩坑”
3上一篇 2022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力防范毕业生求职“踩坑”

■ 叶金福
 

主管带教、轮岗实习、培养期内直升管理岗……以培养公司未来领导者为目标的管理培训生岗位,因为明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备受应届生青睐。然而,不少求职者发现,一些“看上去很美”的招聘岗位,却让求职者“踩坑”。(7月11日《工人日报》)

眼下,又到一年高校毕业生“求职季”。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尤其是今年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很多毕业生希望自己能顺利求职、入职。

在“求职难”“入职难”的双重背景下,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招聘的广告便铺天盖地,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就业培训、就业招聘这块“大蛋糕”,设置层层套路,布下多个陷阱,引诱高校毕业生“踩坑”,骗取钱财。

据了解,眼下“求职陷阱”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虚假宣传”。有的宣称 “主管带教”“实习岗转正”,甚至是“培养期内直升管理岗”,致使很多涉世不深的高校毕业生掉入不法分子事先设置好的“坑”里;二是“套路贷”。由于一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口袋中没有足额的资金,一些不法分子便诱骗毕业生加入各种“培训贷”“助学贷”,让许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背负高额债务;三是“收费跑路”。一些学生在这些网络平台报名后,还没开始实习,甚至连公司在哪都不知道,就被要求交纳各种费用,一旦交了费就再也联系不上该公司了。上述种种“培训陷阱”,不仅严重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更是涉嫌诈骗,触犯刑法。

要防范毕业生求职“踩坑”,还需“多方发力”。首先,平台要“发力”。平台的运营商要积极承担起严把关的主体责任,严格审查广告发布者的主体资格,涉及招聘、培训的必须实名登记。其次,监管要“发力”。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对违法者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其三,高校要“发力”。高校在学生走出校门前,应积极组织开展必要的法治宣传和教育,强化学生的反诈意识。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学生一旦遭遇求职“踩坑”,应积极大胆地向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或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