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浙江桐乡警方发布一则紧急预警。文中称,近日,有群众反映,自己收到了“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发来的短信。短信中称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回放录像中,监控显示其有“疑似作弊”行为,要求其拨打省教育厅招生办的电话。对此,桐乡警方提醒:这是典型的短信诈骗!(6月13日《南方都市报》)
不得不说,骗子发送的短信中对群众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不仅指名道姓,而且说出了其“作弊”的具体时间、情形,稍不注意就可能信以为真。不止在桐乡,厦门等地也有高考考生收到类似短信,而就在几天前,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披露的另一则高考诈骗案件,也引发关注。被告人周某通过伪造微信聊天记录、教育部招生审批表等文件,制造学生被浙江大学录取的假象,骗取该学生家长130余万元。可见,高考刚刚结束,招录尚未开始,骗子已经倾巢出动,花样翻新,令人防不胜防。
为此,6月7日,公安部刑侦局特地发布提醒,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提前查分”“补录名额”“补助金”等诸多骗局,嘱咐高考考生要保管好个人信息,警方的提醒非常重要。
虽然骗术不断升级,但假的终究是假的。正如警方所提醒的:高考作弊违规行为,不会用短信、电话、链接等非正式渠道通知。如果高考中有作弊违规行为,会在高考结束后,经过多方核实通过文件形式下发。凡是收到招生办的电话或是短信,称考生存在作弊行为的,请第一时间和就读学校联系,确认信息的真实性。
高考是考生们的学业大考,也是整个社会的法规大考及诚信大考。有关部门要恪尽职守,严厉打击涉高考的一切违法犯罪活动,形成对高考诈骗、作弊等违法行为零容忍的社会氛围,同时要强化宣传教育力度,帮助考生全面准确了解招生政策,避免其上当受骗。
考生及家长们也要不断提高法律水平与防范意识,千万注意要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也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从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平台获取到,进而实施精准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