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接国家防总命令,阜阳市王家坝时隔13年后再次开闸蓄洪,这也是蒙洼蓄洪区建成后的第16次蓄洪。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来到了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看望了蒙洼的乡亲们。
近两年来,阜阳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践行人与自然要更加和谐的理念,加快实施水利建设,实施系统治理工程,居民居住环境全面改善,发展适应性产业,抗灾能力显著增强,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高。
治淮工程连连上马 安全度汛更有信心
王家坝闸位于淮河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建成于1953年,其与“身后”的蒙洼蓄洪区、曹台退水闸共同构成了蒙洼蓄洪工程。
2020年7月20日,王家坝闸时隔13年再度开闸蓄洪,洪水淹没了蒙洼蓄洪区的18万亩耕地、道路、房屋。
2020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在阜阳市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上对乡亲们说道:“我们中华民族在和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斗了几千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但是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是人与自然要更加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更能摸得到自然规律,同时,我们需要培养强大的抗御灾害能力。”
最终,王家坝闸从警戒水位回落到保证水位仅用了51小时;蒙洼蓄洪区启用后,淮河上下游避免了水患,蓄洪区内被洪水包围的庄台也生活无忧。
在2020年汛情之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投入到王家坝闸的检测、加固和升级之中。如今的王家坝闸,已实现从供电系统、启闭设备到观测设施的全部自动化,随着新一轮防汛备汛工作的扎实推进,工作人员对今年安全度汛更有信心。
同样在2020年,洪汝河治理工程、淮干王临段整治工程几乎同时开始推进。其中,洪汝河治理工程竣工后,汝河宿鸭湖水库以下干流、大洪河及洪河分洪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淮干王临段整治工程提高了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洪流量,不仅能够更好地保障淮河安澜,也能大大降低蒙洼蓄洪区的启用几率。
牢记嘱托 企业壮大发展 村民收入提高
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位于阜南县的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察看车间生产线,同职工亲切交流。
当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时,来自阜南县王家坝镇崔集村的陈小丽正在红亮箱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陈小丽之前一直在外打工,2017年,她回到了家乡来到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工作。在车间工作仅两年多,陈小丽家中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红亮箱包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恒亮同样来自阜南县王家坝镇王家坝村,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2016年,王恒亮从外地回到家乡创办了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希望能帮助家乡早日脱贫。“当时总书记在车间仔细询问,体现了对返乡创业者、扶贫车间的员工,更是对整个脱贫攻坚事业的关心。”王恒亮回忆道,“我也当场向总书记表达了我准备增加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贫困户的意愿和决心。” 据了解,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员工已由97人增加到136人,2021年企业实现产值1800万元,就业工人月平均工资3000元左右。
而自2021年8月以来,王家坝镇以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为基础,在其周边规划了一个投资1.7亿元、占地57亩的王家坝惠民就业产业园。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致力秸秆综合利用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阜南县采取“政府支持、部门参与、企业主体、产业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举措,全县秸秆综合利用达到98.50%,实现年产值近55亿元,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新支撑。目前,建设占地3.4平方公里省级秸秆环保产业园,有秸秆直燃发电、双孢菇自动化生产和秸秆化工3家企业入驻园区。
与此同时,阜南县依托44个农机合作组织和8个企业建设27个标准化收储中心、84个乡镇级秸秆收储站、320个村级秸秆收储点,发展秸秆收储经纪人170多人,形成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秸秆收集体系。投用2万台(套)农用机械参与秸秆打捆、运输工作,解决了1300多人就业问题,全县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目前已达到52家。
阜南县投资15.2亿元建设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包含建设原料化、能源化、基料化、饲料化4个片区和1个创新研发多功能发展区。全县范围内实施秸秆肥料化项目,设施大棚蔬菜水肥一体化利用率达80%以上;引进中羊牧业有限公司和阜阳光明生态智慧牧场有限公司,建设奶牛养殖基地,实施秸秆全量青贮养殖;依托新能源企业,将秸秆转化为固化成型燃料、电能、沼气和生物质燃气;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种植1.2万亩,带动全县脱贫户人均增收3000多元。
谋划重大项目 推进沿淮地区高质量发展
自淮河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安徽省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安徽任务”,安徽沿淮地区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今后,还将着力全面构建淮河流域生态屏障体系,
淮河流经安徽蚌埠、淮南、阜阳、六安、亳州、宿州、淮北、滁州8市,全长436公里、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占淮河总长和总面积的43.6%和35.8%。早在“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就开展了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政策研究,与沿淮各省一道,积极推动淮河经济建设上升为国家层面。
在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区域战略之后,安徽围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目标方向,推进建立上下协同、省际联动、市级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对接机制,确保国家区域战略得到有效落实。当前,安徽沿淮地区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安徽在淮河流域谋划实施了一批灾后重建、尾闾畅通、水系连通、淮河入海通道等基础性、枢纽性重大水利设施项目。其中,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全面加快,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淮河干流蚌浮段行洪区调整建设、江巷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建设等进一步治淮工程相继开工。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还将启动实施皖北“喝好水”工程,以引江济淮工程为依托,推动河湖连通,形成“南北相通、东西互济”的高质量骨干水网,有效保障区域用水,切实保障“十四五”时期皖北人民喝上干净水、基本不喝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