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上海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复市,历经两个多月的封控,这座城市与病毒的对决终于迎来曙光,下一步,经济的恢复刻不容缓。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8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聚焦稳外资、促消费、扩投资等多方面内容。而随着区域疫情的稳定,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鱼贯而出,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周内至少有9个省、直辖市出台了稳增长一揽子措施,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大盘“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 北京商报
多地落实稳经济大盘政策
在稳经济这方面,上海不是第一个出台政策的城市,也不会是最后一个。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
此后,多地地方政府纷纷跟进出台稳增长政策。以北京为例,其中就提到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打出降成本、拓市场、扩融资组合拳,推动助企纾困红利加快直达中小微企业、产生政策效益,稳住经济基本面。
浙江近期也出台了38项稳经济政策措施,包括财政、金融、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保基本民生等八个方面。助企纾困仍旧是重头戏,包括加快退税进度,确保现有可退增量及存量留抵退税尽快落地。
近日,安徽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发挥专项债作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各类产业投资项目建设,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确保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
据统计,目前还有深圳、江苏、吉林、海南、湖北、山东、河南、江西等多地部署落实了相关的具体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看来,随着疫情的平稳,全国多个地区陆续出台政策,但判断未来政策是否能够发挥真正的效果,首先就要求政策突出城市的特色,因为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以及实际发展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其次政策本身也要更注重落地。最后政策是否能动态调整也是关键,如果未来政策与大量的市场主体匹配性不高,或者企业有另外的诉求,也需要政策有灵活的调整。
信心比数据更重要
政策密集出台的背后,是经济形势可见的压力。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4月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已经对疫情的冲击有所体现。
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有利条件较多。
王鹏表示,从全国层面来看,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及4月的经济数据并不乐观,但随着相关区域的疫情进入相对可控的区间,未来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经济复苏也是大势所趋。从稳经济大盘的角度,归根结底就是政策要尽快落实,各行各业各领域突出自身特点,以尽快疏通正常生活为核心,不仅要在政策层面上支持、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给市场、给人民群众一个定心丸,稳定住大家的预期和信心,“这个可能比经济数据面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