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无需滔滔不绝地表达,已足以让人有充分想象的时间与空间。我与《市场星报》有缘。《安徽市场报》创刊伊始, 我便是诚笃的读者,年度订阅的报刊目录中即增添了该报。其改版为都市报后,向细分的垂直领域转型,尤其是注重文化情怀的传播,做大做强专副刊,版面细分后也更加活泼,由此,我的旧体诗词也开始在《市场星报》的专栏中与读者见面,至今已刊发旧体诗词习作数十首。作为旧体诗词的“票友”,自解是得到编辑部的厚爱,也是敦促我继续写下去的理由之一。
我业余写作多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一直与文字不离不弃。行走多年,视野顿开,感触颇多,常常随行随记,诉诸笔端的是心灵的展示,因而,过去写散文居多,曾出版过五部散文集,发表过以百万字计的散文作品,还曾多次获奖,但现在以写旧体诗词为主。
阅读和诗词写作,我觉得是到了一定年纪之后,陶冶心性、构建精神家园的颇佳方式。一些诗友功底深厚,其旧体诗词作品不仅韵律严谨,而且隶事切题,论议精道,起承转合,气脉流畅,境界开阔,标格清雄。我起初创作的一些诗词作品,往往限于一般性的言志抒情,仅以是否合乎格律为标准,推敲琢磨不够,笔触显得稚拙,尤欠意境。在诗友的指点下,远绍唐宋,近慕民初,在泛览各类诗词选本的基础上,力争多读精读名家,并多实践,在继承中争取有所创新,才略有进步。虽无探囊俯拾的功力,也无雅健雄深的题旨,然而,即便是草际蛩吟、叶底蝉嘒,但从支持诗词淘艺者的角度,《市场星报》却适时给予了策励与祐助,作为纸媒,连续刊发旧体诗词这种纯文学作品,无论是当时还是眼下,还是不多见的。
报社编辑部的认可,让我似乎觉得《市场星报》新辟一片清新的沃土,诗词爱好者可以在其上播种、栽培直至收获。在这个空间里,可跋涉河岳、穿越古今、指点星辰、舟楫烟雨,既可努力涵泳诗味,又可着力意象出新。心有了停靠处,就不急不慌了。我在诗词间行走,平仄转换之际总是力争直指内心,或畅达、或峭拔、或朴质、或轻灵,像是尝试我不同的漫游方式。此刻,或许一些朋友正在棋牌室里打牌、下棋,或者邀上几个好友在茶社聊天、KTV里引吭高歌,而我则觉得唯有思考着、写作着和收获着,才是最惬意的时刻。放飞思绪、展示心灵,徜徉在旧体诗词的格律中,探寻与平仄和韵律的微妙关系,以古典情怀观照现今的社会和自己,自有种发自内心的愉悦与感喟,生活也由此而变得更加丰满和充实。
作为都市报,《市场星报》持续刊发旧体诗词,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破圈”。让诗词作品不仅是写给同道看,在同道小圈子中酬唱应和,更重要的是面向社会,推动旧体诗词回归大众,以求进一步发挥其时代价值并坚定文化自信。我通过《市场星报》结交到了更多的诗友,他们或为《市场星报》的其他作者与读者,或者因喜欢我的诗词而寻来当期《市场星报》一阅,不间断的这种有趣的联系,甚而成了旧体诗词的关注者甚至爱好者。曾有位朋友,以读我的诗词有感为题,写了若干首旧体诗,后来收入其出版的文集之中。更多的朋友,将自己创作的诗词转发于我,荡开文字,相互交流切磋或者点评,不仅扩展了友谊的内涵,而且大大丰富了生活的内容。
持续地以字词在格律中探寻、诠释和表达,也加深了自我的诗词美学认知。这种舒展情感、安放内心的方式在不断扩展,认可和接纳我旧体诗词的园地也在增加,这个过程给予我亘续的鼓舞,因而,我没有转身离开。那摇动起来的波光被“再度打量”,在收获的季节被吸纳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友点赞:读你的诗词,能感受到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这是最令人欣慰的称许。寻根求源,这些或许缘于我最初发表在《市场星报》的旧体诗词。对我来说,《市场星报》不仅是媒介,更是磁场,是我的泊心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及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特殊作用,他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当代诗词创作应助推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当下也需激活并提升包括诗词在内的全民文化素养与精神气质。“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与《市场星报》同行而感荣幸,并因拥有这样能给我重要帮助和不断激励的良师益友而自励,这份诗词情感是永远不可割舍的。
以诗温一壶茶,以花赏一弯月,自己与自己会是那样的近。人生如诗词,平仄起伏,或许需要寻找一种自在的书写方式,将内心深处的感受,在纯净的表达与抒发中反复咀嚼回味。学无止境,探索与努力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