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记者从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将成为2021年至2035年我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总纲领和空间指引,对推动全省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战略性、指导性的作用。
据了解,《规划》将针对我省全域和农业、生态、城镇三类空间以及不同分区深化研究,识别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城镇发展中生态功能存在的短板问题和生态受损的重点区域,进行提升和修复。
《规划》围绕全面提升长三角生态屏障和长江中下游生态带生态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的总目标,明确到2035年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目标,并细化2025年指标体系。
与此同时,《规划》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理念,在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的基础上,对生态保护修复作出的系统规划。从生态系统类型看,《规划》不仅涵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态系统,还涉及农业、城镇、矿山等人工生态系统。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郜红建介绍,根据《规划》,全省国土空间将分为9个修复分区,将突出巢湖生态绿心、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生态屏障以及长江、淮河、新安江、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对国土空间生态功能的骨架支撑作用,并体现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差异化生态基底。
此外,郜红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围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落实《规划》中明确的重大修复工程为抓手,以更实举措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9个修复分区分别是
◆ 巢湖周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区
◆ 皖西大别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 皖南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 淮河沿线洪水调蓄与矿山治理区
◆ 长江沿线洪水调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 新安江沿线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 江淮运河沿线水系连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 淮北平原农产品生产与矿山治理区
◆ 江淮丘陵岗地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